第二章學會處世原則,做事成功一半 7. 學會送禮的藝術(1 / 3)

第二章學會處世原則,做事成功一半 7. 學會送禮的藝術

要做事免不了要求人,送禮是方圓做人,圓滿做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送禮法就是在做事求人時,選擇時機,有藝術、有技巧地送給他人一定的禮物,從而辦成所求之事的一種方法。常言道:“受人之財,替人消災。”送禮就是讓別人接受自己所送的財物從而解決自己的難事。送禮不僅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且在情感上更覺親近。“禮輕情義重”,送禮不在多,而在於投人所好。根據不同的人的愛好特點送給不同的禮物,才能打動他人,最終讓他人接受自己的請求,辦成所求之事。

常言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此話雖然誇張了些,但對禮的作用則可窺見一斑,特別是在請人做事的時候,如果送一點禮品,則任何話都好說,如果空手求人,隻得被別人婉拒。求人要送禮,禮多人不怪,這是古老的中國格言,它在今天仍有十分實用的效果。

有人經過調查研究指出,日本產品之所以能成功地打入美國市場,其中最秘密的武器就是日本人的小禮物。換句話說,日本人是用小禮物打開美國市場的,小禮物在商務交際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當然,這句話也許有點言過其實。但是日本人做生意,確實是想得最周到的。特別是在商務交際中,小禮品是必備的,而且根據不同人的喜好,設計得非常精巧,可謂人見人愛,很容易讓人愛禮及人。

小禮物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而精明的日本人此舉之所以成功,在於他們聰明精明,摸透了外國商人的心理,又運用了自己的策略。一是他們了解了外國人的喜好而投其所好,以博得別人的好感;二是他們采取了令人可以接受的禮品,因為他們深知歐美商業法規嚴格。送大禮物反而容易惹火燒身,而小禮物絕沒有受賄行賄之嫌;三是他們又很執著於本國的文化和禮節。

可見,禮品雖小,人家功夫到了家,你不能不佩服,這就是方圓做人。

如今商業社會,“利”和“禮”是連在一起的,往往是“利”“禮”相關,先“禮”後“利”,有禮才有利,這已經成了商務交際的一般規則。在這方麵,道理不難懂,難就難在操作上,你送禮的功夫是否像日本人一樣到家,不顯山露水,卻能夠打動人心。

送禮其實已成了一種藝術和技巧,從時間、地點一直到選擇禮品,都是一件很費人心思的事情。很多大公司在電腦裏有專門的儲存,對一些主要公司、主要關係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愛好、生日日期都有記錄,逢年過節,或者什麼合適的日子,總有例行或專門的送禮行為,鞏固和發展自己的關係網,確立和提高自己的商業地位。

人們都講禮尚往來,人之常情,在求人做事時也不例外。如果不借送禮之機大搞歪門邪道,搞權錢交易,拉攏腐蝕國家幹部,那麼,這種人情往來則屬正常。更是圓滿做事的一種常用的方法。

送禮是表達心意的一種形式。禮不在多,達意則靈;禮不在重,傳情則行。雙方都不要著重禮物本身的物質價值,而應視收到的是一份濃濃的情、厚厚的意。禮物是一種友情的表示,中國早就有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習俗。朋友之間或出遠門旅遊捎回一點當地特產,或年節佳辰,個人喜慶,贈送一點敬賀禮品,表現彼此間的一番情誼則是必要的,這是一種誠摯的感情交流,是發自內心的贈予,是感情的物化。

送禮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自有其特定的規律,不能盲目去做、隨心所欲。它反映出送禮者的文化修養、交際水平、藝術氣質以及對收禮人的了解程度和關係遠近。在一定意義上講,是方圓做人的藝術,一門特殊的交際藝術。

對方不需要或厭惡的東西當禮送去,即使再貴重也會令對方不快,甚至拒絕。所以,在送禮時,要深知被送人的心理,這樣才有的放矢,如果盲目送,有時則會招致反感。在送禮過程中,通過下列方式可以知道一些送禮的心理:

(1)通過禮物可以看出送禮者的性情愛好

某人在過年過節時經常會收到一些禮物,而他每回總是將這些禮物與送禮者的名字記下來,為的是作為回禮的參考。

天長日久,他漸漸意識到:從對方所送的禮物上可以觀察此人的性情愛好。如果對方送陳年美酒給你,其實即表示送者也對美酒有所偏好;若贈送造型典雅的茶具,則送者必是對茶具有癖好者。

如此說來,每個人對禮品的選擇,經常在無意識中透露出自己的喜好,即便是價格頗為高昂,也會產生“這也是自己所喜愛的”這種心理,而不去在乎其價格的高低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