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1(1 / 2)

真假互用善意的謊言勝真話雖然可恥,但若吐露實情足以毀身時,說謊還是可以被原諒的。因此,如果你不想做一個愚蠢的老實人,應該說謊時,絕對不要老實,否則,不僅會讓別人說你笨,而且還會讓自己甚至是別人因此而受到傷害。換言之,如果想通過說話得到好一點的結果,就必須懂得如何將心機用在正確的時機,如何把老實用在不笨的地方。

1。過於老實成笨蛋

——留餘地的說話技巧

梭羅曾經說過:“我們離不開謊言,因為,那是我們通往老實的最短捷徑。”

的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說真話,往往沒有比說謊話容易被人稱作老實,原因是因要你說的這個謊話對別人有利,那麼別人必定說你很老實,否則,不就是等於否認他並沒有你說的那麼好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有些人之所以喜歡聽好聽的謊話,主要是因為他們寧願你說謊話欺騙他、哄騙他,也不想聽到會讓他心裏受到傷害的真話。

或許,就是因為這些緣故,我們經常會被迫說出某些自己根本不想說出的應酬話,被迫不得不睜著眼說瞎話,被迫不得不說上些連自己都不可能相信的鬼話。

雖然,我們很不願意說出這些不由衷的假話,但這就是你不能不麵對的現實,就是所謂的人情世故。所謂的人性主流意識。這也就是為何我們從小就被逼著一定要學習孔融讓梨的精神,忍痛割舍掉自己非常想吃的大梨,而且,還要再三地強調自己是心甘情願,否則,前麵的那個禮讓動作在別人眼裏就是虛偽做作,就是不夠老實。

但是,這種贏得老實的舉措,如果用人性的角度來檢驗,卻顯得有點愚蠢,因為。有誰會笨到舍棄掉原本唾手可得的大梨,而去吃另外的小梨呢?

有一個小男孩,在父母的教誨下總是顯得非常的禮貌,遇到喜歡的食物也知道謙讓別人,周圍的人們都誇他聰明懂事。有一天,家裏來了一位客人,小男孩也同平常一樣將自己最大的蘋果送給客人吃,客人也一邊稱讚他,一邊接過了蘋果。可是當這位客人剛剛咬下第一口蘋果的時候,小男孩就“哇”的一聲哭了出來,邊哭還邊說:“你憑什麼吃我的大蘋果?你憑什麼吃我的大蘋果?”客人在莫名其妙的同時也尷尬萬分。原來,從前家裏來的客人隻是接過食物之後就重新放回盤子裏,很少有人去真的吃它。男孩也就養成了習慣。可是,這次他自己喜歡的食物卻真的被別人占有了,他自然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可見,人性就是如此,所以在生活中,就要處處給自己留有餘地。

2。謊言有時也是智慧

——不能不說的謊言技巧

遵守道德的標準,謊言就是一種智慧。

生活離不開謊言,有些時候,你不能不說謊;在一些非常時候,甚至隻有說謊,才會更加圓滿。

《最後一片葉子》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說,故事是這樣的:

在某醫院的一個病房裏,身患重病的病人房間外有一棵樹,樹葉被秋風一刮,一片一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落葉蕭蕭、淒風苦雨,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想:當樹葉全部掉完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被這種悲泣深深打動了,他用畫的樹葉裝飾樹枝,使那位瀕臨死亡的女病人堅強地活了下來。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事例,作為醫生,麵對一個生命垂危的重症患者,經常會寬慰他,對病人說:“隻要配合治療,很快就會康複。”

而幾乎沒有一個醫生會對病人說:“你根本沒有希望了,很快就會死。”同樣,作為病人親友,在去探望病人時,即使知道他活不了幾天了,也要與醫生配合,把謊說下去,讓病人滿懷信心地接受治療。因為生命本身有時是會創造奇跡的,即使沒有奇跡出現,讓病人充滿希望地多活兩天也是一種人道精神的表現。這個時候,你不撒謊,還能怎麼辦?

在醫療方麵,謊言必不可少,在教育方麵,適當的謊言也會對人產生積極的影響。

教育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教師如果善用美好的謊言鼓勵學生,學生則會樹立信心,並且真正有所進步。

曾經有人做過這樣的試驗:

把能力相當的初一年級學生分成三個小組,第一組經常給予表揚與稱讚;第二組經常給以責備和批評;第三組既不給以表揚和稱讚,也不給以責備和批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