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1 / 2)

動口先動腦想明白再說少出岔子

在現實生活中,凡是脫口而出的話語,十句裏麵,可能有九句半會讓自己在事後感到後悔不已。因此,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一定要先“動腦”再‘‘動口”,在“心裏話”滾出你的喉嚨之前,稍微修飾一下它的棱角,仔細地把握好說話的分寸,這總比“失言”之後再去“亡羊補牢”要好得多。

1。應問東時別問西

——把握好該問與不該問的技巧

阿花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份在咖啡館做服務生的工作,卻隻上了一天班就被老板炒了魷魚。想想她的條件並不是很差,也沒有做錯什麼事,隻是不小心問了一句不該問的話。

那天,阿花剛一上班,店裏就進來了三位客人,她隨即拿著菜單,去讓這三位客人點餐,第一位客人點的是冰紅茶,第二位客人點的是冰咖啡,第三位客人點的也是冰咖啡,但是,他特別強調要用幹淨一點的杯子。

很快,阿花將這三位客人所點的飲料,用盤子端了出來,一邊朝他們坐著的方向走來,一邊還大聲地向這三位客人問道:“你們誰點的冰咖啡是要用幹淨一點的杯子……”

就憑阿花的這一句話,老板當然會毫不客氣地炒了她的魷魚,因為誰也不會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在工作中,要講究說話的方式,同樣,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也要把握好說話的分寸,恰到好處地說該說的話。

有一年全國高考結束不久,一名記者去采訪一位外語成績優秀的考生。事先設想好的問題中有:“你父母是否具有輔導你學習英語的能力?”但是到了現場,看到考生的父母也陪伴在場,如果按照原先準備的提問方式來交談,就顯得唐突而不禮貌。於是他將原來的提問改為“你們一家是不是常常在一起討論學習英語方麵的問題?”這樣一來,既能有效地獲得所要的信息,又顯得相當自然。

說話不僅要根據條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表達方式,也要根據前後話語的相互聯係而恰當地選擇語言。

幾位年輕的領導幹部去慰問一位退休老工人,見麵以後問道:“您老身子真夠硬朗,今年高壽?”老工人回答說:“七十九啦。”“人生七十古來稀,廠裏數您最長壽吧?”“哪裏,xx活到了八十四呢!”“那您老也稱得上長壽將軍啊。”“不過,xx去年歸天了。”“唷,這回可輪到您了。”談興正濃的老工人聽到這句話,臉色陡變。毛病就出在“這回可輪到您了”這句話上。前麵老人剛說完“歸天”的事,他們卻接下去說“輪到您”,這不就使老人產生誤會了嗎?如果這幾位年輕幹部能控製好前後話語,把話說成“這回長壽冠軍可輪到您了”,也就不會出現不快了。

講究說話的藝術對於迅速有效地傳遞信息,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如果隻貪圖自己一時的痛快而無所顧忌地說了不該說的話,則隻會給自己製造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2。言多必失,禍從口出

——把握好該說與不該說的技巧

隨便說話的害處是非常多的。比如某君有不可告人的**,你說話時偏偏在無意中說到他的**,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就會認為你是有意跟他過不去,從此對你恨之入骨。

如果你與對方非常熟悉,你也絕對不能向他表明,你絕不泄密,那將會自找麻煩。唯一可行的辦法,隻有假裝不知,若無其事。例如他有陰謀詭計,你卻參與其事,代為決策,幫他執行。從樂觀的方麵來說,你則是他的心腹,而從悲觀的方麵來說,你是他的心腹之患。

你有得意的事,就該與得意的人談;你有失意的事,應該和失意的人談。說話時一定要掌握好時機和火候。不然的話,一定會碰一鼻子灰,不但目的達不到,而遭冷遇、受申斥也是意料中的事。有些奸佞小人,巧妙地利用了別人在說話時機、場合上的失誤,拿他人當槍使,以達到損人利己的目的。

有句老話叫做“禍從口出”,為人處世一定要把好口。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什麼話可信,什麼話不可信,都要在腦子裏多繞幾個彎子,心裏有個小九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一旦中了小人的圈套為其利用,後悔就來不及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