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補鈣究竟補多少才適合
懷孕的婦女,除需滿足自身需要外,還要供應胎兒和嬰兒所需,故鈣的需要量應增加。妊娠頭3個月與未懷孕時一樣,需要量為800毫克。隨著胎兒的發育,懷孕中期(4~6個月)為1000毫克,孕後期(7~9個月)為1500毫克,乳母期為1500毫克。
然而,婦女在懷孕6個月時常會感到小腿抽筋,很多人認為這是體內缺鈣造成的,故此,有的孕婦就會大量服用鈣片。但是,如果服用鈣片過多,不僅容易造成胎兒顱縫過早閉合導致難產,甚至會使胎盤過早老化引起胎兒發育不良,另外,龐大的子宮壓迫盆腔血管和輸尿管,如果再加上高尿鈣,增加了形成尿路結石的危險性。再者,鈣攝入量過高不利於其他微量元素如鐵、鋅、鎂、磷的吸收利用,尤其是鐵,容易引起貧血。高血鈣還可能降低鋅的生物利用率,當每日鈣攝入量接近2000毫克時,鋅的吸收率則由24%降至3%,當血中鈣與鎂之比大於5時,就會出現鎂缺乏,同樣影響胎兒的發育。
因此,孕婦補鈣要適當,尤其要注意微量無素之間的平衡,否則,容易顧此失彼。孕婦在懷孕5個月後,適當選擇一些富含鈣的食物如奶類、豆製品,完全可以得到補充。
為什麼孕婦吃核桃油孩子會更聰明
亞麻酸的攝入更為重要。這是因為,亞麻酸對胎兒的腦部、視網膜、皮膚和腎功能的健全十分重要,長期缺乏亞麻酸會影響注意力和認知發育。從胎兒期26周至出生後兩歲,是人體腦部和視網膜發育最為重要的階段。由於母體是胎兒和嬰兒營養的主要提供者,所以,孕期和哺乳期的媽媽要特別注意亞麻酸的攝入。
亞油酸幾乎存在於所有植物油中,而亞麻酸僅存於大豆油、亞麻籽油、核桃油等少數的油種中。其中,核桃油不但含有亞麻酸和磷脂,並且富含維生素E和葉酸,孕期和哺乳期媽媽不妨多吃一些。
為什麼孕婦應多食鈣和鐵的食物
一般來說,孕婦在懷孕的晚期,會需要大量的鈣質並通過胎盤供給胎兒,而一般孕婦所攝取的營養素中,鈣質攝取的量的差距是最大的,表示孕婦對鈣質的攝取不足。同時,孕婦的鐵質需求量又比懷孕前增加1倍左右,以供給紅細胞的增加;再根據孕婦在懷孕晚期的鐵質攝取量是45毫克的建議,很多孕婦的鐵質攝取量明顯不足。
胎兒需要的鐵是通過什麼途徑得到的
平常大多數婦女在每個月的月經中不斷地丟失鐵,所以她們在飲食中需要補鐵。雖然懷孕後月經停止了,但體內鐵的儲存量已較低了。孕婦在妊娠期的激素作用下能增加對鐵的吸收,重新使體內鐵含量恢複正常。在正常的營養狀態下,人體具有主動增加吸收以補充所需鐵的功能,但並不一定能補足孕前的失血(主要是指經血)和孕期中孕婦和胎兒的需要。因此,需要通過飲食來適當地補充體內所需的鐵,有一半以上的孕婦腹中的胎兒需要的鐵是通過這個途徑得到的。
孕婦如何增強從飲食中吸收鐵的能力
攝入足量的維生素C能增強人體從飲食中吸收鐵的能力,平常隻要多吃桔汁、葡萄汁、蕃茄汁即可滿足人體對維生素C攝入量的需求;但多種維生素片劑所含的鐵一般不能滿足體內的需要,因此,孕婦最好是服單一的含鐵片劑,但這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含鐵豐富的食物有豬肝、蛋黃、瘦肉和綠葉蔬菜、胡蘿卜、紅棗、花生、哈蜊、蝦米等。
孕婦缺鈣會有什麼不良後果
胎兒骨組織的生長和發育及母體的生理代謝,均需大量的鈣,鈣是構成牙齒和骨骼的材料,嬰兒的大部分乳牙實際上在胎兒5~6個月時就已經開始鈣化,所以,妊娠後鈣的需要量增加,胎兒所需的鈣是從母體取得,即使母體缺鈣時,胎兒仍然要從母體吸收定量的鈣,母體缺鈣若沒能得到補充,引起腰痛、腿痛、骨頭痛、手足抽搐等,嚴重時母體牙齒就會脫落,甚至導致骨質軟化症,骨盆變形,造成難產。胎兒缺鈣導致胎兒骨胳發育不良,引起先天性佝僂病。因此,孕婦必須在懷孕時就開始注意供給充分的鈣,以防止嬰兒軟骨病,要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
孕婦要多吃的含鈣食物主要有哪些
含鈣較多的食物有小魚、海帶、牛奶、奶製品、豆製品、芝麻醬、蝦米皮等,這些都易於被人體吸收;有時也可吃些鈣片,如乳酸鈣、葡萄糖酸鈣,但一般還是以從食物中獲取為宜。
對孕婦來說,牛黃酸為什麼是不可缺少的
孕婦偏食一般指偏吃素食,素食大多是指那些來自植物界的食品,這些食品雖含有較多的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但卻普遍缺少一種被稱為牛黃酸的營養成份。對孕婦來說,牛黃酸是不可缺少的。臨床發現,缺乏牛黃酸營養出生的新生兒,均患有嚴重的視網膜退化症,個別的甚至導致失明。可見,牛黃酸對兒童的視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孕婦需要的牛黃酸主要來自哪些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