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間為什麼要保證適宜的脂肪供給
要保證適宜的脂肪供給。脂肪是腦結構的重要原料,必需脂肪酸缺乏時,可推遲腦細胞的分裂增殖。脂肪的供給以占總能量的20%~25%為宜。植物油所含的必需脂肪酸比動物脂肪要豐富。為使寶寶更聰明,應補充富含DHA的食品。
妊娠中期應采用什麼樣的膳食原則
妊娠中期的膳食原則是:較高的熱量、蛋白質,適當增加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增加肉類、魚蝦類、蛋類及豆製品食物的供給,多吃蔬菜和水果。
1、較高的熱量:較高的熱量是通過多吃主食獲得,孕中後期每天應當攝入400~500克的主食。適當增加脂肪的攝入量,可通過增加肉類食物實現。
2、蛋白質:蛋白質的獲得主要通過增加肉、魚蝦、蛋、豆製品的攝入來實現。
3、增加牛奶的攝入量:孕中後期為保證鈣及維生素的攝入量,每天應飲用500毫升以上的牛奶或奶製品。不能耐受牛奶者,可改用酸奶。為了補鈣,還必須經常吃些蝦皮,有人認為多吃肉類可以補鈣,這是錯誤的,肉類食品中所含鈣質微乎其微。
4、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纖維素、無機鹽及礦物質。
孕婦最易忽視哪些營養素
調查表明,孕期最容易忽視的營養素,一是水,二是新鮮的空氣,三是陽光。
1、水:除了必要的食物營養之外,水也是必需的營養物質。但是,水卻經常被人們所忽視。
眾所周知,水占人體體重的60%,是人體體液的主要成分,飲水不足不僅僅會引起幹渴,同時還會影響到體液的電解質平衡和養分的運送。調節體內各組織的功能,維持正常的物質代謝都離不開水。所以,在懷孕期間要養成多喝水的習慣。
2、清新的空氣:清新的空氣對生活在城市的人們來說確實是一種奢侈品。隨著近年來機動車輛的增多,空氣汙染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的公害。但是,有些孕婦因為怕感冒,不經常開窗,從而影響空氣的流通,長此以往,會影響孕婦的健嚎。因此,一定要注意室內空氣的清新,
3、陽光: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
消毒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過陽光對人體皮膚的照射,能夠促進人體合成維生素D,進而促進鈣質的吸收和防止胎兒患先天性佝僂病。
因此在懷孕期間要多進行一些室外活動,這樣既可以提高孕婦的抗病能力,又有利於胎兒的發育。
孕婦為什麼要適當增加熱能的攝取
適當增加熱能的攝取:熱能主要來自於脂肪和糖類。脂肪主要來源是動物油和植物油,如芝麻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既能提供熱能,又能滿足母體和胎兒對脂肪酸的需要。糖類主要來自於蔗糖、麵粉、大米、玉米、小米、番薯、馬鈴薯、甘薯等,糖類比脂肪容易消化,在胃內停留時間短,能緩解早期妊娠反應。
懷孕期間為什麼要確保無機鹽、維生素的供給
確保無機鹽、維生素的供給:從懷孕起,母體對鋅的需要量迅速增加,孕婦應適當攝取含豐富的磷、鐵和鋅的食物。奶類、豆類、海產類等含有豐富的鈣和磷,特別是鈣,孕婦每日攝取量,1 200~1 500毫克,患高血壓的機會可以減少70%,而患孕婦毒血症的機會減少62%;肉類、動物血、海帶、木耳、芝麻等含有豐富的鐵;肉類、動物肝髒、蛋類、花生、核桃、杏仁、麥芽、豆類、牡蠣、鯡魚等含有較多的鋅,另外還要特別注意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的補充,而B族維生素的主要來源則是穀類。不過在懷孕的初期不能服用維生素A,維生素A的攝取量若偏高,也就是每日攝入500個國際單位或更多,將對胎兒造成先天性缺陷,包括兔唇和心髒嚴重缺陷;肝髒類食品含有妨礙胎兒發育的維生素A,在妊娠期間食用過量對胎兒發育也有不良的影響,甚至死胎。
為什麼要保持懷孕期間的營養充足
俗語說:“補胎勝於坐月子”。意思是懷孕期間營養充足,才能生出健壯正常的寶寶,日後的養育過程才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何在懷孕初期調配自己的飲食
在胃口不是很好、食量又有限的情況下,應盡量選擇體積小,且營養成分高的食物。早上起床後吃些餅幹,加些乳酪或塗上花生醬,有時加個白煮雞蛋或茶葉蛋,以增加蛋白質的攝取。上班後喝杯牛奶(鮮奶或以4平湯匙奶粉衝泡一杯240毫升的牛奶),有時可加點3合1麥片來調味。吃午餐時如怕中菜油膩,西式快餐是不錯的選擇,如麵包、三明治、漢堡包、比薩等。將固體、液體食物分開吃,且少量多餐,避免油膩、油炸、氣味太濃的食物,堅持低油高糖的飲食原則,避免本身含脂肪較高的食物(如肥肉、包餡的丸餃類、堅果類、麵包類、梨等),或是氣味較強的蔬菜(如茴香、芫荽、青椒、洋蔥等),烹調方法除少油外,也少用勾芡煮或羹類。每餐要合理搭配各類食物才能營養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