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孕期飲食健康與調理(1)(1 / 3)

懷孕後為什麼要特別注意營養

注意營養。營養缺乏也是重要的致畸因素。特別是葉酸、維生素B12缺乏對胎兒的發育影響更大,因此,孕期應注意營養。瘦肉、豆製品、魚、雞蛋可供給大量的優質蛋白質,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這些都是孕婦十分必需的,應保證供給。

孕婦在懷孕後對營養有哪些需求

在懷孕後,對於營養的需求更高,以下就各類營養的需求狀況作一說明。

1、蛋白質:是胎兒生長、母體子宮及乳腺的發育所必需的物質。孕期需要攝取多量的蛋白質,而且要有1/2~2/3是動物性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可以從所吃的肉類、蛋類、奶類中獲得。

2、糖與油脂:雖然孕期的熱量需求增加,但也不可攝取過多的糖類與脂肪,而導致體重過重,增加孕婦的負擔。

3、礦物質:在礦物質中,孕婦最須注意鈣質的攝取,每天2~3杯的牛奶是不可缺少的。另外,多吃些魚幹、豆類等含鈣質多的食物。鐵質對孕婦來說也相當重要,所以應多吃些動物肝髒、肉類、葡萄幹等含鐵質多的食物。

4、維生素:其功能是維持身體正常代謝,幫助脂肪、蛋白質等營養素的吸收及能量的產生。各種維生素廣泛存在於不同的食物中,故最好均衡攝取多種食物。

為什麼懷孕不同時期營養要有不同的偏重

胎兒要在媽媽的體內生活十個月,在這十個月中,母親攝入的營養應有所偏重。

懷孕期三個月內是胎兒由受精卵發展成人形的過程,此時,孕婦應該注意營養均衡,食物的攝入量不要過大;3個月到28周,胎兒的軀體逐漸長成,骨骼逐漸完善,這個階段,孕婦要食用大量富含蛋白質的食品,並且,食物的質量要好,燒烤、醃漬、刺激辛辣類食物最好不吃,水果也盡量保持一天一個;28周以後,胎兒在母體內漸漸成熟,需要大量的營養充實自己長大個,直至37周到42周,42周出生的嬰兒為足月兒。

孕婦在懷孕期間一定要少食含有澱粉類的食物,否則,可能造成胎兒過大,最終胎死腹中。

為什麼孕婦的食物要多樣化

妊娠早期,對於嚴重嘔吐、有脫水現象的孕婦,要選擇含水分多的食品,如各種水果、西瓜、新鮮蔬菜等。另外,像檸檬汁、醋拌涼菜、酸奶等酸味食品,也能促進孕婦的食欲,頗受孕婦喜愛。還有,冷食也是妊娠早期的理想食品。

為什麼孕婦要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烤麵包、餅幹、大米或小米稀飯等容易化消化的食物。每日要少食多餐,吃飯要細嚼慢咽,飯後可立即躺下,早晨起床前吃少量食物,對減輕惡心也有幫助。

為什麼說妊娠早期要合理而全麵的營養

合理而全麵的營養:妊娠早期,胚胎各器官的形成、發育都需要各種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肪、糖類、礦物質、維生素和水,孕婦的飲食應滿足胚胎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給:肉類、奶類、蛋類和魚類蛋白質,均屬優質蛋白質,在飲食中應占適當比例。

為什麼懷孕期間的膳食要力求平衡

藥補不如食補。維生素攝取不足,會嚴重影響胎兒的發育,孕婦每日必備的維生素量比起未懷孕時要多得多,在懷孕後半期,胎兒尤需充足的營養,所以懷孕前半期(懷孕的前5個月)必須多攝取營養素。同時,胎兒脫離母體後若需吸吮母親的乳汁,為了補足胎兒所需的營養,在懷孕期就更需多加吸收營養素。

為了補充營養而服用多量維生素劑的孕婦,並不在少數,許多孕婦都是如此。服用大量的維生素製劑,並不見得能夠完全吸收,多餘的維生素將經由排泄器官排出體外。營養素的作用除了補充體力所需之外,並能修補組織,但是這種作用並非僅靠維生素獨立完成,同時還必須結合多種營養素共同作用。因此,大量補充維生素,而欠缺其它營養素時,一樣無法發揮作用。所以在懷孕期間的膳食,盡量力求平衡。若是因為缺乏維生素而引起疾病,才可服用複合維生素製劑,但是並非盡量多地攝取維生素製劑就有效,這是你在觀念上必須加以更正的。

孕婦為什麼要少食多餐

女性懷孕時增大?熏位置也相應提高?熏胃的容量也因此受到限製,按照孕前平時的食量也會使得胃部過於飽脹。因此,這個時候就可以“少食多餐”取代“一日三餐”,定好食物攝入量,每天分幾次攝入,每次吃得少一點,這是由孕婦的生理特點決定的。孕婦可以在早餐、中餐之後的兩個小時分別加早點、午點。不過應盡量保證早、中、晚餐的攝入比例保持在30%、40%、30%,每天的攝入熱量控製在2300千卡左右。在三種能量的攝入比例中,建議蛋白質10%~15%,脂肪20%~30%,碳水化合物60%~70%,而在能量內部,也要注意來源的構成,比如說蛋白質來源構成比最好保持在:動物性44%,豆類23%,植物性33%。

為什麼要用少食多餐取代“一日三餐”

女性懷孕時子宮增大,位置也相應提高,胃的容量也因此受到限製,按照孕前平時的食量也會使得胃部過於飽脹。因此,這個時候就可以用“少食多餐”取代“一日三餐”,定好食物攝入量,每天分幾次攝入,每次吃得少一點,這是由孕婦的生理特點決定的。孕婦可以在早餐、中餐之後的兩個小時分別加早點、午點。不過,應盡量保證早、中、晚餐的攝入比例保持在30%、40%、30%,每天的攝入熱量控製在2300千卡左右。在三種能量的攝入比例中,建議蛋白質10~15%,脂肪20%~30%,碳水化合物60%~70%,而在能量內部,也要注意來源的構成,比如說蛋白質來源構成比最好保持在:動物性44%,豆類23%,植物性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