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2 / 3)

中國要強盛、要複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標,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現在,我們迎來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曆史性交彙期,既麵臨著千載難逢的曆史機遇,又麵臨著差距拉大的嚴峻挑戰。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有的曆史性交彙期可能產生同頻共振,有的曆史性交彙期也可能擦肩而過。

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勢、搶占先機,直麵問題、迎難而上,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肩負起曆史賦予的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第一,充分認識創新是第一動力,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著力支撐現代化經濟體係建設。《墨經》中寫道,“力,形之所以奮也”,就是說動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提高供給體係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要通過補短板、挖潛力、增優勢,促進資源要素高效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推動產業鏈再造和價值鏈提升,滿足有效需求和潛在需求,實現供需匹配和動態均衡發展,改善市場發展預期,提振實體經濟發展信心。

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我們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杆培育新動能。要突出先導性和支柱性,優先培育和大力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構建產業體係新支柱。要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做大做強數字經濟。要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製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以“鼎新”帶動“革故”,以增量帶動存量,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第二,矢誌不移自主創新,堅定創新信心,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隻有自信的國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來的道路上行穩致遠。樹高葉茂,係於根深。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也。”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但我們必須有“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豪情。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強烈的創新信心和決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於攻堅克難、追求卓越、贏得勝利,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製高點。

實踐反複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隻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要增強“四個自信”,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敢於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得有標誌性科技成就。要強化戰略導向和目標引導,強化科技創新體係能力,加快構築支撐高端引領的先發優勢,加強對關係根本和全局的科學問題的研究部署,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銳力量,作出戰略性安排,盡早取得突破,力爭實現我國整體科技水平從跟跑向並行、領跑的戰略性轉變,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領跑者,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創造更多競爭優勢。要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科技創新的落腳點,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

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係的源頭。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趨勢,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礎、儲備長遠,甘於坐冷板凳,勇於做栽樹人、挖井人,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夯實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根基。要加大應用基礎研究力度,以推動重大科技項目為抓手,打通“最後一公裏”,拆除阻礙產業化的“籬笆牆”,疏通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連接的快車道,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加快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把科技成果充分應用到現代化事業中去。

工程科技是推動人類進步的發動機,是產業革命、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有力杠杆。廣大工程科技工作者既要有工匠精神,又要有團結精神,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瞄準經濟建設和事關國家安全的重大工程科技問題,緊貼新時代社會民生現實需求和軍民融合需求,加快自主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在前瞻性、戰略性領域打好主動仗。

第三,全麵深化科技體製改革,提升創新體係效能,著力激發創新活力。創新決勝未來,改革關乎國運。科技領域是最需要不斷改革的領域。2014年6月9日,我在兩院院士大會講話中強調,推進自主創新,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製機製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圍繞這些重點任務,這些年來,我們大力推進科技體製改革,科技體製改革全麵發力、多點突破、縱深發展,科技體製改革主體架構已經確立,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

2015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出台《深化科技體製改革實施方案》,部署了到2020年要完成的143條改革任務,目前已完成110多條改革任務。在科技領域存在的多年來一直想解決但沒有能解決的難題方麵,我們都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同時,科技體製改革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主要是國家創新體係整體效能還不強,科技創新資源分散、重複、低效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項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等現象仍較突出,科技投入的產出效益不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現產業化、創造市場價值的能力不足,科研院所改革、建立健全科技和金融結合機製、創新型人才培養等領域的進展滯後於總體進展,科研人員開展原創性科技創新的積極性還沒有充分激發出來,等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