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想,亞力山大自己笑了一陣,沒對他妹妹說什麼。到了結婚的那天,他還給他們買了一對福建漆瓶。到如今伊太太看見這對瓶子就說:“哥哥多麼有審美的能力!這對瓶子至少還不值六七鎊錢!”除了這對瓶子,亞力山大還給了妹妹四十鎊錢的一張支票。
他們的兒女(正好一兒一女,不多不少,不偏不向。)都是在中國生的,可是都不很會說中國話。伊太太的教育原理是:小孩子們一開口就學下等言語——如中國話,印度話等等。——以後絕對不能有高尚的思想。比如一個中國小孩兒在懷抱裏便說英國話,成啦,這個孩子長大成人不會象普通中國人那麼討厭。
反之,假如一個英國孩子一學話的時候就說中國話,無論怎樣,這孩子也不會有起色!英國的茄子用中國水澆,還能長得薄皮大肚一兜兒水嗎!她不許她的兒女和中國小孩子們一塊兒玩,隻許他們對中國人說必不可少的那幾句話,象是:“拿茶來!”“去!”“一隻小雞!”……每句話後麵帶著個“!”。
伊牧師不很讚成這個辦法,本著他的英國世傳實利主義,他很願意叫他的兒女學點中國話,將來回國或者也是掙錢的一條道兒。可是他不敢公然和他的夫人挑戰;再說伊太太也不是不明白實利主義的人,她不是不許他們說中國話嗎,可是她不反對他們學法文呢。
其實伊太太又何嚐看得起法文呢;天下還有比英國話再好的!英國貴族,有學問的人,都要學學法文,所以她也不情願甘落人後;要不然,學法文!……她的兒子叫保羅,女兒叫凱薩林。
保羅在十二歲的時候就到英國來念書,到了英國把所知道的那些中國話全忘了,隻剩下最得意的那幾句罵街的話。凱薩林是在中國的外國學校念書的,而且背著母親學了不少中國話,拿著字典也能念淺近的中國書。
…………
“凱!”伊太太在廚房下了命令:“預備個甜米布丁!中國人愛吃米!”
“可是中國人不愛吃擱了牛奶和糖的米,媽!”凱薩林姑娘說。
“你知道多少中國事?你知道的比我多?”伊太太梗著脖子說。她向來是不許世界上再有第二個人知道中國事象她自己知道的那麼多。什麼駐華公使咧,中國文學教授咧,她全沒看在眼裏。她常對伊牧師說:(跟別人說總得多費幾句話。)“馬公使懂得什麼?白拉西博士懂得什麼?也許他們懂得一點半點的中國事,可是咱們才真明白中國人,中國人的靈魂!”
凱薩林知道母親的脾氣,沒說什麼,低著頭預備甜米布丁去了。
伊太太的哥哥來了。
“倆中國人還沒來?”亞力山大在他妹妹的亂頭發底下鼻子上邊找了塊空地親了一親。
“沒哪,進去坐著吧。”伊太太說,說完又到廚房去預備飯。
這麼一想,亞力山大自己笑了一陣,沒對他妹妹說什麼。到了結婚的那天,他還給他們買了一對福建漆瓶。到如今伊太太看見這對瓶子就說:“哥哥多麼有審美的能力!這對瓶子至少還不值六七鎊錢!”除了這對瓶子,亞力山大還給了妹妹四十鎊錢的一張支票。
他們的兒女(正好一兒一女,不多不少,不偏不向。)都是在中國生的,可是都不很會說中國話。伊太太的教育原理是:小孩子們一開口就學下等言語——如中國話,印度話等等。——以後絕對不能有高尚的思想。比如一個中國小孩兒在懷抱裏便說英國話,成啦,這個孩子長大成人不會象普通中國人那麼討厭。
反之,假如一個英國孩子一學話的時候就說中國話,無論怎樣,這孩子也不會有起色!英國的茄子用中國水澆,還能長得薄皮大肚一兜兒水嗎!她不許她的兒女和中國小孩子們一塊兒玩,隻許他們對中國人說必不可少的那幾句話,象是:“拿茶來!”“去!”“一隻小雞!”……每句話後麵帶著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