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巧妙搭橋來溝通
生活中,經常能發現這樣的人,他們能夠很快地與人打成一片,這種人有一個有趣的名字,叫“自來熟”,他們在任何交際場合都能有說有笑,因此人緣很好,信息很靈通,在競爭中無形就占有很多優勢。本節介紹一些人人可用的現成因素,可以提供給我們用來搭橋,拉近與別人的關係進行溝通。
讓我們觀察一下生活中,經常能發現這樣的人,他們能夠很快地與人打成一片,這種人有一個有趣的名字,叫“自來熟”,他們在任何交際場合都能有說有笑,因此人緣很好,信息很靈通,在競爭中無形就占有了很多優勢。但是我們聽一下他們與陌生人交往時的交際“借口”,往往平淡得像白開水一樣,但他們就是憑借著這樣的“借口”為橋梁,與很多用得著的人物混得特別熟。
有一位營銷人員到一家商場推銷產品,接待他的是商場副經理,對方一開口,這位營銷人員馬上說:“聽口音您是北京人。”
副經理點點頭,問道:“您也是北京人?”
這位營銷人員笑著回答:“不,但我對北京很有感情,一聽到北京口音就感到非常親切。”
商場副經理很客氣地接待了這位營銷人員,生意談得也很順利。
下麵就是一些人人可用的現成因素,可以提供給我們用來搭橋,拉近與別人的關係進行溝通。
第一,用親戚和老鄉關係來搭橋。
由於親戚老鄉這類較為親密的關係會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使交際雙方易於建立信任感。特別是突然得知麵前的陌生人與自己有某種關係,更有一種驚喜的感覺。故而,若得知與對方有這類關係,寒暄之後,不妨直接講出,這樣很容易拉近兩人的距離,使人一見如故。
現在許多地方,都存在一些老鄉會、聯誼會等組織,這些老鄉會、聯誼會就是通過老鄉關係把同一地方的學生召集在一塊,組織起來。同時也通過老鄉會來相互幫助、聯絡感情、加強交流。從人的心理上來講,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有一種“排他性”,對自己的或跟自己有關的事物往往不自覺表現出更多的興趣和熱情;跟自己無關的則有一定的排斥性。因而在交談中這類關係的點出就使對方意識到兩人其實很“近”。這樣,無論對方位在你上或你下,都能較好地形成坦誠相談的氣氛,打通初次見麵由於生疏造成的心理上的“設防”。
毛澤東同誌就常用這種“拉關係”的技巧。建國後接見民主人士時,凡是與他有點親戚關係的,以及通過師生、故友的關係有些瓜葛的,往往是剛一見著麵,沒出兩三句話,他就爽直地和盤托出其間絲絲縷縷的關係,在“我們是一家子”的爽朗笑聲中,氣氛親熱了許多,使被接見者倍感親切。
第二,用共同的往事來搭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