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調整“呼吸”節奏,增加共同體感覺
每個人都不自覺地更多地使用自己最重要的感官,並且用這種感官相關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形成獨特的交際頻道。發現了這一規律,我們就可以在交際中使用對方的頻道,與對方進行交流。
我們都知道,在看電視和聽收音機時,必須調整好接收頻道,才能欣賞,否則的話,再好的節目也會因為幹擾過大而影響效果。
實際上,我們在交際中也存在一個調整頻道的問題。
科學研究發現,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感官特別敏銳,因而也對我們的生活的影響特別深刻。這種感官可能是眼睛,也可能耳朵,或者是觸覺。這一特點也反映我們的交際當中,每一句話也會不自覺地反映出自己的這種傾向。
根據這些傾向,我們可以大體把交際對象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和感覺型。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不自覺地更多地使用自己最重要的感官,並且用這種感官相關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形成獨特的交際頻道。
發現了這一規律,我們就可以在交際中使用對方的頻道,與對方進行交流。使用對方頻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讓用語融入對方的交際頻道。
如果我們發現對方屬於視覺型的人,我們就要把視覺的說法帶入到自己的語言當中,對方就會因交際頻道接近而產生共鳴和共振,覺得我們也看到了他們眼中的世界。
如果對方屬於聽覺型的人,對世界的理解主要是來自於聽覺,我們不妨在交談中放入聽覺的表達方式,告訴他們我們聽得清楚而且明白。
如果對方更多的是一個感覺型的人,以觸覺為主對世界進行把握,那麼,我們在交際中就可以多用一些與觸覺有關的字眼,告訴他:“我感覺這樣是可行的。”這樣就會讓他們覺得,我們與他們的感覺是一模一樣的。
第二,讓語速配合對方的交際頻道。
不同類型的人,頭腦處理外部信息及思考問題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視覺型的人乃是透過映象的轉換,因為頭腦中映像的轉換速率很快,因而隨著頭腦中映象的流動,說話的速度快,音調較高,他們的呼吸較為短促。所以視覺型的人在呼吸時,胸腔起伏較明顯,而且經常在說話時聳肩伸頸。
而聽覺型的人說話不疾不徐,音調平和、呼吸勻稱,通常在胃部起伏,較大說話時喜歡側耳垂肩。
感覺型的人說話語速較慢,聲音低沉,說話時停頓時間長,同時說話時,所使用的肢體動作或手勢較多,也通常以腹部呼吸。
對不同感官類型的人,我們需要學會用不同的速度音調來交際,換句話說,要把自己的語速和對方的頻道配合起來,才能很好地和他們溝通。
比如說,我們麵對一個聽覺型的人,想和他溝通或說服他,就絕對不能用走馬觀花的視覺速度,向他描述,這樣的收效不會大,而應該和他一樣,用聽覺型的說話方式,和風細雨般地,與他進行交流,對方才能聽得真切。否則我們講得再精彩,對方可能一句都聽不進去。
對待視覺型的人,則恰恰相反,如果我們企圖慢吞吞而且一板一眼地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對方一定會急得抓耳撓腮。
總之,與不同的人進行交際,都要先初步了解對方是什麼類型的人,把握對方的交際頻道,從而有的放矢,使用不同的用語和語速來交際。對方說話速度快,我們得跟他一樣快,對方說話聲調高,我們要和他一樣高,對方講話時常節奏分明,我們就要和他一樣也時常停頓。
隻有能夠作到這一點,我們才能使用對方的頻道與他們交流,有效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和親和力。
第三,讓交際內容接近對方的頻道。
除了使用與對方相似的說話方式,我們還需要在交際的內容上下工夫。
在與一些有身份的人交際時,必須讓交際內容與對方的頻道接近,多談對方熟悉的內容,因為對方不太可能也沒有必要對我們感興趣。
比如說,如果我們的客戶喜歡園藝,那麼不妨試一試種瓜得瓜的比喻。如果我們的上司有一出自己的遊艇,那麼就告訴他,我們的構想滴水不漏,像剛剛檢修過的遊艇一樣可靠。如果對方有駕駛飛機的經驗,那麼談一談能讓公司在迅速一飛衝天的計劃。如果上司打網球,那麼就告訴他這是最有效的擊球點。
總之,我們要配合對方的興趣或者是生活方式,使用對方熟悉的比喻編織一幅圖像,這樣闡述重點時就更加有力,而且能夠巧妙地告訴對方,我們和他誌同道合,興趣相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