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老師的談話,可能是向家長通報某些情況;可能是表揚學生的優點或成績;也可能是指出學生在校的某些不足之處;還有可能向家長提出一些要求。不管屬於哪種情況,家長都應認真諦聽,並及時回答老師提的問題。
7.當老師告別時,家長要起立相送;若子女當時不在場,應將其叫來一起送別老師。
(二)學生應該注意的禮儀:
1.看到老師來訪,應該熱情地招呼,並恭敬地出門迎接。
2.若老師是初次上門,在請老師進門之後,應給老師和家長作相互介紹。
3.要趕緊找一張凳子,擦淨後請老師坐下。
4.給老師敬茶,一定要使用幹淨的杯子。
5.在一般情況下,為了便於老師和家長交談,學生應作禮貌性的回避。如果老師主動請學生留下,則可以靜坐在一旁傾聽老師和家長的交談,並有禮貌地作出一些反應。
6.當老師告辭時,學生應該熱情地給老師送行。
(三)學生登門拜見師長,應當禮貌周全,以下幾點是必須做到的;
1.要注意衣著鞋帽的整潔,以表示對師長的尊敬。
2.應按約定的時間略為提前到達。
3.到達之後,應先輕輕敲師長家的門。待有人應聲開門時,要與開門人招呼才能人內,不能貿然闖入。
4.要熱情正確地稱呼所有照麵的人。首先要對師長、師長家屬和其親友熱情地稱呼。對師長家屬和親友的尊重,實際上就是對師長本人的尊重,所以在禮儀上不能忽視。正確的稱呼不僅是尊重的具體體現,同時也體現了一個學生的文化素養。至於如何稱呼才正確,可按下列習慣的稱謂來掌握:如果所拜訪的老師是女性,對其父母可稱“師公”、“師婆”;對其丈夫可稱“先生”。如果所拜訪的老師是男性,對其父母可稱“師爺爺”、“師奶奶”;對其妻子可稱“師母”或稱“師娘”。其他的人可以此類推。一般,自己都是以老師子女的輩份,前麵加一個“師”字去稱呼,對老師子女可稱“師兄”、“師妹”。若在場人數較多,則可籠統地打個招呼:“諸位好,多有打擾。”
5.當師長遞過茶來時,作為學生應該起立,雙手接杯道:“謝謝”。
6.拜見時如遇有新客來訪,師長也給作了介紹時,作為學生應該起立招呼,向來客問候。
7.在師長家拜見的過程中,一切言行要穩重,要彬彬有禮,無論站著或坐著,姿勢都要端正,要有精神。
8.拜見時間不可過長,以免影響師長的工作和休息。在拜見時,若發現師長家屬因自己在而有所不便時,應盡快告辭。
9.在告辭時,對師長家中的人也應招呼和道別。如師長送行,要請師長留步,並再次道謝和告別。
10.若是雨天,不可把濕淋淋的雨傘帶進室內;若師長不在家,可留條拜托鄰居向師長轉達;若因故不能準時赴約,一定要設法告知,以免師長久候和掛念。
四、集會
集會在學校中是經常舉行的活動。如開學典禮,期末表彰大會,節日慶典大會,某項活動動員大會等都是以集會的方式進行的。
集會是學校裏一種較大規模的活動,一般在操場或禮堂舉行,由於參加者人數眾多,又是正規場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會中的禮儀。
五、開學,閉學、畢業或其他慶典儀式
學生要準時整隊人、退場,要保持會場肅靜,不隨意說笑走動,不做與大會無關的事情。必要時應統一著裝。
六、上台發言、領獎、表演
走路要穩重,要從規定的台口上台;站台上要雙手自然下垂,站姿端正;接受獎品、獎狀時要用雙手去接,行鞠躬禮;然後轉過來,麵向台下,將獎狀高舉過頭向大家展示後,雙手拿好帖放胸前;下台時亦要腳步穩重,從指定台口退下。
七、升降國旗儀式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升降國旗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方式。無論中小學還是大學,都要定期舉行升國旗的儀式。
常規升旗一般在每星期一早晨舉行,遇到重大集會時,一般在會議開始時舉行升旗儀式。
升旗時,全體學生應在集合地點列隊整齊排列,麵向國旗,肅立致敬。當主持人宣布:“升旗,奏國歌”時,要立正,脫帽,行注目禮,直至升旗完畢。升旗是一種嚴肅、莊重的活動,一定要保持安靜,切忌自由走動,嘻嘻哈哈或東張西望。神態要莊嚴,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所有在場的人都應抬頭注視。
降旗一般在傍晚清校前進行,不再舉行儀式,由旗手和護旗員直接將旗降下來。降旗時態度要認真恭敬,將旗仔細卷好,交給負責保管國旗的人,不可將國旗弄髒弄皺。
如果在校外遇到升國旗和奏國歌時,也應立即肅立,行注目禮,待升旗完畢再繼續行走。
八、校園其他禮儀
要隨時保持校園整潔,不在教室、樓道、操場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不亂倒垃圾。
不在黑板、牆壁和課桌椅上亂塗、亂畫、亂抹、亂刻,愛護學校公共財物、花草樹木,節約用水用電。
將自行車放在指定的車棚或地點,不亂停亂放,不在校內騎車。
在食堂用餐時要排隊禮讓,不亂擁擠、插隊,要愛惜糧食,不亂倒剩菜剩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