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婚禮就是人生大禮,隻有結婚才能“上以事祖廟,下以繼後世”。而作為一國之主的皇帝,其婚禮則更是國家大典。下麵就以清代皇帝的婚禮為例,說明皇帝婚禮與官民婚禮有何不同之處。
由於皇後是從記名秀女中挑選出來的,所以婚禮前一般不再進行“問名”與“納吉”禮,同時改“納征”為“大征”,以示婚禮的規模之大。皇帝的婚期多由欽天監來推定,所以也沒有“請期”這個儀式。此外,皇帝貴為天子,不可能在大婚時進行“親迎”禮,會提前派遣使節到皇後府邸對皇後進行冊立,然後將其迎入宮中,因而稱之為“奉迎禮”。所以,皇帝大婚包括下麵幾個環節:
婚前禮:納彩和大征。
成婚禮:冊立、奉迎、合巹、祭神。
婚後禮:廟見、朝見、慶賀、頒詔、筵宴。
皇帝大婚與官民婚禮相比除了非常鋪張外,還有一個很大不同,即迎娶皇後的鳳輿是帝王專用的明黃色轎,並非與百姓一樣的紅色喜轎,上麵並沒有“喜”字,而是在車內放置禦筆“龍”字。皇後乘坐鳳輿入宮時,要頭戴龍鳳同和紋的紅緞蓋頭,一手持金質雙喜“如意”,一手持蘋果,以示平安如意。
不過,這種陣容強大、豪華鋪張的婚禮並非每個皇帝都能舉行的,隻有在幼年即位的皇帝才能享此殊榮,而成年後才坐上寶座的皇帝,隻是象征性地補行一個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