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也就是即位,是指獲得或繼承最高的統治權力。登基是新皇即位後舉行的最為盛大和複雜的禮儀活動,也是古代社會政治活動中的頭等大事。這一活動儀式煩瑣,場麵龐大,涉及人數非常多。
《文獻通考》中說:“事莫大於正位,禮莫盛於改元。”在中國古代,家與國是密不可分的。無論是誰登上皇位,都享有對全體臣民的統領權以及對全國土地的支配權。因此,各朝皇帝不管是經過浴血奮戰奪得皇位,還是憑借血緣關係世襲了皇位,都要舉行隆重的登基儀式,通過一係列的祭天、告祖等活動,表明自己獲得的皇位是合法且不可侵犯的。
從宏觀上來看,曆代的登基儀式,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一、由皇帝親自或委派專門的官吏去祭祀天、地、宗社,祭告自己受命於天和祖宗。
二、皇帝穿戴袞冕禮服端坐在禦殿之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拜賀行禮,以及稱臣上奏,確立君臣之分。
三、在國家內外頒布即位詔書,同時宣布改元、大赦天下等。
一般來說,開國君主的登基典禮會更加隆重。有奏樂、舞蹈、鳴鍾鼓、賜宴等多種喜慶儀式。不過,若是因為舊天子駕崩新皇繼位,登基典禮就會因為喪事的影響簡單化,奏樂、賜宴等儀式將不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