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及時的道歉能換來最好效果(1 / 1)

2、及時的道歉能換來最好效果

及時地道歉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即使不能馬上道歉,日後也要尋找機會及時表示自己的歉意。

道歉一定要及時,即使不能馬上道歉,日後也要找準時機及時表示自己的歉意。被評為“時代的鼓手”的聞一多先生,早年曾是“新月派”詩人,同魯迅作過對。後來,當他發現自己錯了時,魯迅先生已經逝世了。於是他便借紀念魯迅先生的大會,當眾表示自己的歉意:“反對魯迅先生的還有一種自命清高的人,就像我自己這樣的一批人。”講到這裏,他忽然轉過頭去,望著牆上掛著的魯迅像,鞠了一躬,然後說:“現在我向魯迅仟悔:魯迅對,我們錯了。當魯迅受苦受難時,我們都正在享福。如果當時我們都有魯迅那樣的硬骨頭精神。哪怕隻有一點,中國也不會像現在這樣了。”聞一多的坦誠與直率贏得了所有人的熱烈掌聲。由此可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彌補言行不當帶來的不良後果。在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放下麵子,及早認錯。

有很多人一旦做錯了事情,就會搬出很多理由來保護自己,也有一些人礙於麵子而不肯誠實認錯。殊不知,這樣做看似聰明實則愚蠢。做錯了事,最重要的是應該“自己先認錯”。惟有自己勇於認錯,才能冀望對方以“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的寬大態度給予諒解。

用身體認錯。所謂“用身體”是指,所表現的態度要發自內心真誠的感情。光是嘴巴認錯,而態度卻草率輕浮,這種認錯,當場就會引起對方的反感。人家在意的是你的態度,而不是你的言詞。態度是否真誠,才是決定言詞動聽與否的重點。

簡潔扼要地說明事情經過。極力地為自己辯解反容易招致對方不諒解,但簡潔扼要地說明事情經過和失敗的理由,卻也是必要的。因為,這樣對方才能明了事情的狀況。

盡快做好自己能力範圍內的善後工作。自己做錯事而遭致別人的非難時,應該了解對方之所以那麼生氣的原因。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盡快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善後工作。即使有機會辯解還是要謙虛。言行不可衝動冒失,有話要說,應該采用“請教”。

(2)“請問”的謙虛態度。

道歉也是一門學問,在向他人道歉的時候要善於把握適當的時機,最好選在對方心平氣和有喜事臨門等心情較好的時候。“人逢喜事精神爽”,這時,他更容易接受你的道歉,與你握手言歡。當然,時間宜早不宜遲。道歉要善於選準適當的地點,最好是親自上門道歉,或約對方到一個環境優雅安靜的地方,雙方都能平心靜氣,自然也就容易推心置腹、開誠布公地談一談心,化幹戈為玉帛。

在社交場合,我們難免會說錯話,做錯事,難免會得罪人,有時候甚至會給人家帶來精神上痛苦和經濟上的巨大損失。對此,如果能夠及時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誠懇地向人家道歉,一般情況下,你是能夠得到別人的諒解的。倘若你發現自己錯了,又不能3時向別人道歉,甚至千方百計找借口為自己辯解,其餘果不僅得不到別人的諒解,相反還會受到道德上的譴責和人格、形象上的損害,使你失去朋友、失去友誼。臣此。任何人都不要小看了道歉的作用。

民主德國總理來我國擬簽中德友好互助條約。按照國際慣例,公布要經雙方約定時間同時進行。可是,由於記者的一時大意,在條約還沒有簽訂的時候,就提前發了消息。周總理看到報紙,立即給已到外地訪問的民主德國總理打電話表示歉意。當天下午他把有關領導和記者請到辦公室開會。在了解問題發生的經過後,他說:“我隻在國務會議上提醒記者暫不發表,卻沒在人大常委會上向記者交待,結果出了問題,這是我的疏忽。”然後,總理才對有關人員指出錯誤的性質、影響,及各自應負的責任和教訓。周總理這種主動承擔責任的道歉方法,使民主德國總理很受感動,並表示諒解。

其實,真正的道歉不僅僅是認錯這麼簡單的事情,而是能夠勇敢地為自己的過錯承擔責任,承認自己的言行破壞了彼此之間的友誼。通過道歉可以表示你對雙方友誼的重視,並希望能夠重歸於好,這樣不僅可以彌補破裂了的關係,而且還可以增進感情,從而進行深一步地了解與合作。

(3)道歉一定要及時。

即使不能夠馬上道歉,日後也要找準時機及時表示自己的歉意。及時道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自己言行不當而帶來的不良後果。

道歉,是要向對方表達出我們內心深處真誠的歉意。但是歉意的表達並不是僅僅一句"對不起"就能了結的,首先最重要的是要真誠,要有承擔責任的誠心和勇氣。道歉不僅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真誠的道歉,會更能體現一個人良好的人品與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