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能自圓其說就是最好的應變
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絕對的東西,隻要你能夠將自己的觀點與做法說得合情合理,便可以贏得讚賞。
有一銷售員在一家百貨商店前推銷他那些“折不斷的”梳子。為了消除圍觀者的懷疑,他捏著一把梳子的兩端使它彎曲起來。突然間,那把梳子啪的一下斷片了,銷售員頓時驚的目瞪口呆。這個時候,隻見他把他們高高地舉了起來,對圍觀者的人群說:“女士們,先生們,這就是梳子內部的樣子。”
不管做什麼事情,我們都渴望能有個圓滿的收場。然而,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多多讀書,多多磨練,頭腦充實,足夠應付,機智敏捷,反應靈活,並且平日持之以恒,習以為常,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培養敏捷的表達能力,以及邏輯與語言修辭素養。
報幕員用優美的聲調對觀眾說道:“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下麵我們將欣賞到多次獲捐國際比賽大獎、世界著名作曲家貝托羅先生用小提琴為我們演奏幾首美妙的樂曲。”
“可我根本不是什麼小提琴家,”貝托羅不好意思地別報幕員說:“我是鋼琴家。”
“女士們先生們,”報幕員連忙又說:“不巧,小提琴家把提琴忘在家裏,因此,他決定改為用鋼琴演奏幾支鑰琴曲。這個機會更難得,請大家鼓掌歡迎。”
如果一個人平時總是思考如何應付複雜局麵和臨場突發情況,臨戰自然不會倉促和不知所措。這樣,即使遇到特殊情況,他也會說:“我早已估計到了!”這能不從容嗎?
有一個賣瓦盆的人,為了能夠早點把瓦盆賣出去,便當著顧客的麵用旱煙鍋子敲了起來。他邊敲邊喊“聽這瓦盆啥響聲啊!”可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瓦盆被敲破了。旁邊看熱鬧的人忍不住笑出了聲。他忙指著瓦片對身邊的人說:“你們看這瓦茬子,棱是棱,角是角,燒得多結實呀。”說著連忙把破盆片扔到秧田裏。
正在插秧的人見他把破盆片扔在秧田裏,忙說:“你小心把人的腳到了!”他又連忙解釋說:“不要緊,這瓦片一會兒就泡散了。”
參加麵試時,主考官所問的問題並不一定有什麼標準答案,隻要能回答得近乎“自圓其說”便算是成功。
有一個年輕的小夥子來麵試,主考官問了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離開現在的企業”他回答:“在這家企業沒有前途。”“那麼怎麼樣才算有前途”主考官接著問,“企業蒸蒸日上,個人才能得到不斷提高和發展。”“你們公司的產品在市場上的占有率名列前茅,員工收入也很高,這是有口皆碑的,怎麼能說在這個企業沒有前途呢?”這位求職者被問倒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那是因為他不清楚隨著問題的不斷深入,他先前的論點將無法成立,這樣就不能“自圓其說了”。
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提問:“你最大的優點是什麼”和“你最大的缺點是什麼”這兩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可是要回答好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為接下來主考官有可能會問:“你的這些優點對我們的工作有什麼幫助,你的這些缺點會對我們的工作帶來什麼影響?”然後還可以層層深入,“乘勝追擊”,求職者是很容易陷入不能“自圓其說”的尷尬境地的。幾乎所有的麵試問題都有可能被主考官深化和挖掘,所以在回答問題之前一定要先考慮周到,然後再給予回答,這樣才不致於使自己陷入被動的局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