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多講“良言”,少說“惡語”(1 / 2)

6、多講“良言”,少說“惡語”

在與人交往時,經常使用禮貌語言,就會讓人感到“良言一句三冬暖”,使感情頓時親切融洽起來。反之,如果言語蠻橫過激就會讓人感到“惡語傷人六月寒”。所以,我們在與人交際時一要分場合,要有分寸,更要得體。

有這麼一則寓言故事:

從前,有一個棧夫在經過森林時救了一隻小熊,母熊對棧夫感激不盡。

有一天棧夫迷路了,遇見了母熊,母熊安排他住宿,還以豐盛的晚宴款待了他。第二天,棧夫對母熊說:“你招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喜歡的地方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心裏悶悶不樂,說:“作為補償,你用斧頭砍我的頭吧。”

棧夫按要求做了。若幹年後,憔夫遇到了母熊,他問:“你頭上的傷口好了嗎?”母熊說:“嗅,那次痛了一陣子,傷口愈合後我就忘了。不過那次你說過的話,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古人說:“口能吐玫瑰,也能吐毒液。”通過一個人的談吐,最能看出其學識和修養。善良智慧或者溫厚博學的語言,能融冰化雪,排除障礙直抵對方心靈。在現實生活中,真正傷害人心的不是刀子,而是比刀子更厲害的東西——語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將要接近尾聲時,盟軍準備發動一次大攻勢。

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來到菜茵河畔散步時,看見一個神情沮喪的士兵迎麵走來。艾森豪威爾打招呼道:“你還好嗎,孩子?”青年士兵告訴他自己很煩。

艾森豪威爾說:“晦,你跟我真是難兄難弟,因為我也心煩得很,這樣吧,我們一起散步,這對你我會有好處。”

艾森豪威爾是那樣的平易近人,又是那樣的富有人情味,這讓青年士兵很感動,並因有這樣的統帥而振奮,後來在戰場上表現得十分英勇,多次立功。

有時候,一句簡單的撫慰人心的話,便能照亮你無助的心靈,甚至會影響你一輩子的生活態度。因為,在生命中,總有一些人一些事讓我們深深地感動著,總一些話會溫暖冷漠的心。還有一個事例:

劉峰是一位業務素質很好的員工,因為與某位上司意見不合,在公司改組過程中,被精減到車間。許多人勸他說:“這樣對你不公平,還是跳槽吧。”在別人慫恿下,他打好辭職報告,準備遞交。但是,有一位老友卻對他說:“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我相信你會東山再起的。這句話對他幫助很大,他覺得隻要自己不放棄,在公司裏就還會有機會。他認真做好自己本職的工作,在車間裏仍然好評如期。

過了一年,那位上司調走了。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劉峰理所當然地被抽調到公司經營部門。後來,他成為公司的副總經理。

在這個故事中,那位同事的老友則用鼓勵的語言化解了他內心的疙瘩。這就提醒我們說話時要注意分寸,多講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