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能把人說跳,一句話也能把人說笑。”言語是思想的衣裳,談吐是行動的羽翼。它可以表現一個人的高雅,也可以表現一個人的粗俗。言談高雅即行動之穩健,說話輕浮即行動之草率。
語言是人們之間交流的最好表達方式,而相聲就是這種表達方式中最靈活的一門藝術。我們不難看出,相聲正是很好地利用了語言這種交流工具,巧妙地調動聽者的情緒,讓聽者興奮起來,大聲笑出來,它足以說明善說與不善說的區別,很難想像一個人想什麼就直接說什麼會演好相聲。話說得合適,不僅能體現出自身修養的高雅,也能夠很舒服地讓別人接受你的觀點或意見,使人願意接近你,沒有誰喜歡那種經常用惡語傷人的人。
老楊拿著一隻酒瓶請營業員打黃酒,在營業員接灑瓶時,酒瓶忽然掉下來摔破了。那位營業員馬上道歉說:“老同誌,對不起!是我沒有接好,這是我的過失。”說完,他立即掏出錢來要賠償。老楊見營業員連聲賠禮,不但沒有發火,反而自責說:“不要緊,是我沒有遞好!我回去重新拿一隻來就是了。”就這樣,一件很容易引發爭吵的事,比較圓滿地解決了。
在這個故事,眼看就要有一場戰爭爆發了,聰明的營業員短短幾句話便使顧客心裏暖烘烘的。這並不表示他比顧客低一等,相反,正是從這樣的小事中,體現出他獨特的智慧,化解了可能的糾紛。這就提醒我們說話時要注意分寸,多講良言。
小豐騎著馬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一下子不知道應該往哪裏走。於是,當他看到有一個老農從身邊經過時,便在馬上高聲喊道:“喂;老頭,離旅店還有多遠?”老人回答:“五裏!”小豐策馬飛奔,向前馳去。可是,一口氣跑了十多裏,連個人影都沒有看到。他暗想,這老頭真可惡。非得回去整治他不可。並自言自語道:“五裏,五裏,什麼五裏!”
猛然,他醒悟過來,這“五裏”不是“無理”的諧音嗎?於是馬上往回趕。見那位老農還在路邊等侯,他急忙翻身下馬,親熱地叫了一聲:“老大爺”。話沒說完,老人說:“天色已晚,如不嫌棄,可到我家一住。”
年輕的朋友,如果你要接通情感的熱線,使交際暢通無阻,就應得體地運用禮貌語、稱呼語和禁忌語。談話中,習慣用禮貌語言,就會讓人感到“良言一句三冬暖”,使感情頓時親切融洽起來。反之,如果言語蠻橫過激就會讓人感到“惡語傷人六月寒”。所以,我們在與人交際時一要分場合,要有分寸,更要得體。利用語言的藝術,采取不卑不亢的說話態度,優雅的肢體語言,活潑俏皮的幽默語言,並且煙熟地使用這些語言藝術,這樣才會使你的人際交往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