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實就虛,擊中對方要害(2 / 2)

諸葛亮的這一席話,著實抓住了張昭的弱點,使得對方的錯誤暴露得更加明顯。張昭一下子難以還口。

這時候,另外一個謀士虞耀又站了出來解圍說:“現在,曹公屯兵百萬,大將千員,吞並江夏,即在目前,先生將如何迎戰?”

諸葛亮坦然回答道:“曹操雖然擁兵百萬,但那些兵士都隻不過是袁紹、劉表的鳥合之眾,根本不值得害怕。”

虞耀不失時機地冷嘲熱諷:“兵敗地失,現在正想向人求援,這是不害怕的表現嗎?”

“我主劉備以數千仁義之師,又怎能敵百萬殘暴之眾,但現在逞守夏口,正在等待機會。相反,如今江東兵精糧足,且地勢有長江的險要,但有人不顧天下的恥笑,正想著讓他的主子屈膝降賊——這樣看來,我主劉備應該算得上是不害怕曹賊吧。”

諸葛亮這一句話,一語中的,抓住對方的弱點所在加以批駁。虞耀根本無從反擊。

這時候,步鴛又站出來想為虞耀解圍:“孔明先生莫非也想學張儀、蘇秦的口舌,來遊說東吳嗎?”

諸葛亮立馬反問道:“哈哈哈哈,先生隻知道張儀、蘇秦是辯士,但你是否知道他們也是豪傑呢?蘇秦佩六個相印。張儀兩次相秦都是竭力幫助別人的,這和那些畏強淩弱的人比較起來,是絕對不一樣的啊!你們現在聽了曹操的大話,便畏怯請降,還看不起張儀、蘇秦,豈不可笑嗎?”

這就是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故事。諸葛亮為什麼能夠駁得對方隻有招架之力,而沒有還手之力呢?其實,這完全是因為他能以實就虛,並不急於證明白己的觀點的正確性。而是每一次都能從對方最弱的地方著手,狠狠地駁斥對方的弱點,從而證明白己的觀點的正確性。

在與人辯論時,我們要盡量避免正麵衝突,可以采用以實就虛的方法,在無形中擊中對方的要害,讓對方敗下陣來,這確實是一種高明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