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1 / 2)

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一種巧妙的拒絕方法,它不僅讓對方無話可說,還讓其心服口服。其實,它就是把自己要說的話,借對方的口說出來,從而達到自己的真實目的。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常常會與人有意無意地進行辯論。辯論的過程實際上是證明和反駁的過程。反駁就是引用已知為真的判斷為根據,來確定另一判斷的虛假性的論辯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證明的一種獨特的辯證形式。

在辯論中,我們常常用到歸謬法。所謂的歸謬法是反駁對方論題的一種非常有力的方法。列寧的演講之所以有如此“非凡的說服力”,這是同他熟練地運用歸謬法分不開的。馬克思、思格斯、毛澤東等偉大的革命家在自己的論戰性的著作中都是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歸謬法的。歸謬法的最大特色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它的論證過程是:以退為進,導入荒謬;反戈一擊,駁倒對方。也就是說,為了駁倒對方的論題,先假定承認對方的論題是正確的,然後,在這個假定正確的論題的基礎上進行推理,並導出明顯的荒謬結論,最後,由否定這個荒謬的結論到否定對方的論題,從而完成反駁。由於歸謬法是一種演繹推理,所以,它具有不容置疑的邏輯力量。

阿凡提打算懲戒貪婪而愚蠢的國王,於是在沙灘上假裝種金子。國王打獵經過這兒,好奇地問:“阿凡提,你在這兒幹什麼呢?”

阿凡提恭敬地回答:“陛下,我正忙著種金子呢!”

國王聽了驚詫不已,瞪大眼睛:“快告訴我,聰明的阿凡提,這金子種了又怎樣呢?”

“尊敬的陛下,是這樣的,現在把金子種下去,到了星期五,就可以來收割,把金子收回去了。”

國王滿臉堆笑:“親愛的阿凡提,你種子隻有這麼多,能發多大財富呢?要種就多種點。種子不夠,盡管到我宮裏來拿好了!要多少我就可以給你多少。不過,那得算咱們合夥種的,長出金子來,咱們二、八分成,我得八成就行了。”

阿凡提裝作勉強應允的樣子。第二天,阿凡提到宮裏拿了兩斤金子,剛過一個禮拜,阿凡提就給國王送去“收割”的十多斤金子。

看到兩斤金子換回了這麼多金子,國王樂得合不攏嘴。立刻叫人把庫藏的好幾箱金子交給阿凡提種植。阿凡提把種子分給了窮人。

又過了一個禮拜,阿凡提垂頭喪氣去見國王。國王一見阿凡提,笑咪咪地問:“阿凡提,你身體好嗎?金子呢?都拉來了嗎?在官門外嗎?”

阿凡提突然號啕大哭起來,說:“陛下,這次我們倒黴了!一連好幾天滴雨不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咱們的金子都幹死啦!別說收成,連種子也賠進去了。”

國王聽罷,勃然大怒:“阿凡提,你騙鬼去吧!金子哪會幹死?”阿凡提說:“陛下,您不相信金子會幹死,怎麼又相信金子種了能生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