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理服人不如以情感人(1 / 1)

3、以理服人不如以情感人

批評者用自我責備的語言和口氣,以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的內疚情感,輸出批評信息的一種以情感人的批評。

有位哲人說過:“人們在批判社會的時候,卻往往忘記了自己的責任。”同樣的道理,人們在批評別人時,往往也會忘記自己的責任。而這正是被批評者反感的原因。可能在開始的時候,大家一起製定了措施、計劃,可在工作中出現了失誤,有些人首先想到的是開脫自己,婉轉地說明自己當初曾經表示過正確的意見。這種事後諸葛亮的推透責任的方式,會使他後麵的一係列批評都失去作用,反過來卻促使大家都為自己辯護,實際上任何批評都無法進行了。而富有經驗的領導者在這種情況下都是誠懇地承認自己的計劃、決策方麵的失誤,對自己的責任內的過失進行自我批評,從而引導對方進行自我批評,或先自我批評再批評對方。

在批評別人的時候,首先應該對自己和別人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想到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想到自己的不足。其次以理解的態度去看待對方的過失,考慮一下自己在同等條件下是否也會出現過失,不要以一貫正確的口吻去批評別人。尤其是自己也確有或大或小的失誤時,自我批評更應該誠懇。正如一位哲人所說:“我們隻有用放大鏡來看自己的錯誤,而用相反的方法來對待別人的錯誤,才能對於自己和別人的錯誤有一個比較公正的評價。

但是,人們在具體實施批評時,並不是很容易地就能做到這一點的。大多數人不論外在表現如何,內心都白認為是佼佼者,自視甚高,缺乏對自己的理性估價。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心理對批評與被批評雙方都會產生影響。批評者會認為自己很強,而不知不覺地使用居高臨下的態度去申斥對方;對方則認為自己不弱,認為在同樣條件下批評者大概還達不到自己的水平呢。批評方式的選擇,對強化或減弱被批評者的心理抵觸很有關係,有經驗的領導者是很注意這點的。

心理學上的“歸因論”,就是說明人們用什麼方式來解釋成功或失敗的原因的。其中的“基本性歸因錯誤”,是指人們通常總把成功歸因於自己,把錯誤推語給別人。事情進展得順利,就是“幸虧我如何如何”,“沒有我哪行呢”。事情出了差錯就會把責任推給別人或客觀條件。這種情況會使批評者以否定的態度去抱怨對方,而被批評者會單純強調客觀條件或別人,對批評采取消極的態度。所以批評者應該首先說明自己在同一問題上的責任與失誤,使談話在平等或相近的條件下進行。

領導者應善於用別人的眼光觀察世界,設身處地地替別人著想。在批評別人時,也要產生同感。當我們自己完全沒有責任時,要進行批評,就要考慮對方的實際情況,如能力、環境等對他的過失的影響,以及批評者自己在相同條件下可能達到的水平。對新職工的要求與老職工不同,對年輕的領導者的工作失誤也不應用自己的經驗、能力去衡量。而應該承認自己的不足,以己之短,比彼之長,再去批評,對方就會欣然接受。這種考慮別人處境的自我批評很自然地縮短了彼此的距離,再進一步提出批評,其效果就是水到渠成了。

批評別人應該誠懇而公正,不感情用事,不武斷專橫。自我批評也不應敷衍了事,一帶而過。不能避重就輕、避實就虛。否則明批暗避,似貶實褒,人家以後也不再買他的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