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手法隱蔽巧用激將法
在一定的條件和環境下,當有些人的自尊心由於遭受挫折、犯了錯誤因而缺乏信心時,為了使之接受意見,而用語言故意貶低他、刺激他,從而激發起他強烈的自尊心。
你知道什麼是激將法嗎?激將法就是在一定的條件和環境下,當有些人的自尊心由於遭受挫折、犯了錯誤因而缺乏信心時,為了使之接受上司的意圖或意見,而用語言故意貶低他、刺激他,從而激發起他強烈的自尊心的方法。
常言說:“請將不如激將”。在人才的運用中,如能夠使用巧言激將法,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運用流將法時一定要注意區分對象,根據性格特征因人施法,猶如對症下藥,方能於病有益。否則,隻會白費唇舌、枉費心機。運用激將法還要看準時機。如果出言過早,時機不熟,就很容易使人泄氣;如果出言過遲,又成了"馬後炮"。除注意把握時機外,還要注意分寸,運用激將法,不痛不癢的語言猶如隔靴搔癢;但言語過於尖刻,也會使人反感。因而,語言激將要靈活運用。這裏介紹幾種用法:
(1)直激法:就是麵對麵直截了當地來刺激對方,羞辱他、激怒他,以使他的自尊心激發起來。
有一個紡織廠改革用人製度時,對中層幹部實行毛遂自薦。能力技術俱佳的技術員小王乃眾望所歸。然而,不知何故小王遲疑難決。在廠領導的暗示下,一位老工人找到他,言詞激烈:“小王,你不也是一位大學的高材生嗎?大家都對你寄予厚望,沒想到你這麼沒出息,連個車間主任的位子都不敢接,真是窩囊廢!”
“我是窩囊廢?”小王騰地站起來,說:“我的大學白上了,連個車間主任也當不了麼?”說完就激情滿懷地走進廠領導的辦公室。
(2)暗激法:有意識地褒揚第三者,暗中貶低對方,運用人們爭強好勝的心,激起他壓倒別人、超過別人的強烈願望。
三國時,諸葛亮為了抗曹來到江東,他深知孫權驕傲自負的性格。諸葛亮明故意說曹軍有一百萬,其實曹兵有一百五十萬,兵多勢大,所向披靡。孫權對曹軍人數表示懷疑。諸葛亮說:“我隻講一百萬,怕嚇壞你們江東的人呀。”孫權中計,忙問:“那我是戰,還是不戰?”諸葛亮乘機說:“如果東吳人力、物力能與曹操對抗,那就戰;如自覺不敵,那就投降!”孫權不服,反問道:“依你之言,劉豫州緣何不降呢?”此話正在諸葛亮預料之中,於是進一步激他說:“田橫乃齊國一壯士,尚能堅守氣節,何況劉豫州乃皇室之後,蓋世英才,眾望所歸如百川入海,豈能屈膝投降、屈於他人旗下呢?”孫權被激得勃然大怒,發誓要與曹軍決一死戰。
在這個故事,諸葛亮旁敲側擊刺中對方不甘落後於他人的自尊心,使他萌發一種非要超過第三者,以勝利者的姿態昂然屹立的念頭。
(3)導激法:麵對不同的被激對象,有時簡單的否定、貶低收效甚微,還需要"激中有導",用明確的或誘導性的語言,把對方的熱情激發起來。
例如:某學校有一個差生黃剛總是喜歡與人打架。一次,他打了一位同學還自詡為英雄。老師批評他說:"打架算什麼英雄,學習超過他,那才是真正的英雄。"那個學生從此發憤學習,在後來的期未考試中果然取得了可喜成績。
作為一個公司老板,倘若在言談中使下屬心服口服,必然能在日常工作中達到彼此融和,上下一心,產生良好的效益。
以言談俘虜對方靠的是聰明才智和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主要方法有以下兩個:一個方法是強調責任:每個人都希望獲得他人的依賴和尊敬,當你抓住這一點而強調其能力時,就能夠輕易"俘虜"他。即使明知是奉承話,也樂於接受。自我感覺越好的人,越有這種傾向。
有一個聰明的老板想派他的一名下屬去邊遠的地方主持業務。他是這樣說的:"那裏的業務已亂如一團麻,整個企業都已受到影響,如不及時整頓,必將一敗到底。因而我首先考慮到了你,相信隻有你才能力挽狂瀾,起死回生,使那裏的業務蒸蒸日上。"這位職員被派駐邊遠地區,心中原本不悅,但聽到領導如此信任自己,賦以如此重任,頓時有一股激情自心中騰起,沒有理由不去好好幹他一番。
另一個方法是籠絡感情:當你提出的問題對對方不利時,或者會讓對方難過時,你最好的辦法就是籠絡其感情。在開始談話之前,盡量搶先占領對方的感情空間。譬如在談正題前可以這樣說:"當然,我明知你會不滿意,還是要說……","可能你聽了會不愉快"……如果你會學上麵類似的話,那麼對方就能消除大半的不快,對你的怨言也會煙消雲散,這樣,水到渠成地就把對方牢牢地籠絡在你的麾下。
激將法常被用於探測別人的意圖與態度。關鍵之處在於:對於別人高深莫測的隻言片語,你要佯裝不屑一顧,暗中揣度對方的心底,並點點滴滴將秘密引到他們的舌端,對方一旦發燒,便會不顧一切地吐而後快,最後落入你精心巧設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