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弦外之音,要善於利用(2 / 2)

(二)由措辭看一個人

通過細心體會一個人平常說話的遣詞造句,就不難判斷一個人的文化修養程度,甚至對其內心世界也可以略看一二。讓孩子學會通過人家的措辭來做出恰當判斷。

*口頭禪反映性格。口頭禪是一種不同於動作、服裝與發型的癖好,被埋沒在一連串話語之中,不注意就很難覺察。常規來看,剛強自信的人,很少使用“那個……”,“嗯……”,“這個……”之類的口頭禪;常使用“其實”的人,希望引人注意,比較任性、倔強;在交談時連稱“確實如此”的人,大多任性淺薄;經常說“真的”的人,自信心不是很足,甚至是在欲蓋彌彰,因為他什麼也不曉得;*不同的言詞反映不同的本性。言語是人們的文化底蘊的標尺。如果用詞高雅、準確,講話幹淨利索,說明文化修養較好,辦事幹練果敢。如果用詞淺俗欠妥、重複羅嗦,不著邊際,肯定沒什麼文化修養、辦事拖拖拉拉。

*提防突然的、過分的恭敬語。本來很親密的人,突然使用恭敬語,就應該小心了。因為恭敬語是出於禮貌的,但常常在潛意識中拉開人之間的距離,禮貌程度總是要與親密程度成反比的。所以,過分使用恭敬語,就表示有強烈的嫉妒、敵意、輕蔑和警戒心。

(三)洞察對方心中秘密

通常,人的情感或意見,都會通過說話方式表現出來。而且,說話時的感情也跟內容有關,說話的速度、音調等都能增加話語中的意味和效果。因此,通過談話方式,可以窺視到別人的性格和藏於內心深處的秘密,以及人家的真正含義。可以讓孩子從這幾方麵著手:

*聲調的玄機。同一組漢字,聲調的不同、重音落處的不同,都可使含義發生本質的變化。按常理,表示憤怒時,聲大、音高、音質粗啞、音調變化快,上下和節奏都不規則,發音清晰而不短暫;而表示愛慕的聲音特征是柔軟、低音、音色共鳴,語速慢、聲調均衡且微微向上。

*語速的秘密。講話快而急的人,往往脾氣較沉著,前後考慮得滴水不漏;如果快而不急,則一般辦事果斷、富有主見、自信心十足,並且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主張;如果對於某人心懷不滿或者持敵意態度的時候,說話速度則會一反常態變得很遲緩;反過來,如果有愧於心或者故意撒謊時,說話的速度自然會變快起來。

*愛爭辯者妄自尊大。有些人在談話的過程中喜歡爭論,他們通常是開放型的,善於接受新觀念破除舊觀念,同時也具有取勝欲望和較強競爭性,或者是妄自尊大的人;有些人則怎麼也爭論不起來,他們多半是較封閉的,在接受新觀念和改變舊觀念方麵很困難,也可能是競爭性不強,缺乏自信,或者是生性平和、通情達理之人。

總之,我們必須時刻記住:一個人的實質,不在於他通常顯露的那一麵,而在於他所不能或不願顯露的另一麵。因此,想了解一個人,就不僅要去聽他說出的話,更要去“聽”他沒有說出的話。善聽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才不會被別人的表象所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