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弦外之音,要善於利用
醫師有“問診”這一項診病方法,即醫師先聽病人的訴說,然後根據發現的問題再發問。在一問一答中,就能找出病因。經驗豐富的醫師單憑問診,就可以做出很準確的診斷。所以要告訴孩子,“聽”不是單純的“聽人家說什麼”,對方的聲音、臉色、動作都要一並觀察,要善聽弦外之音。這才是“察知”的功夫。
和人打交道此點最為奧妙。此法可用來測試別人的機智,刺探別人的心思。有的人之所以覆滅,隻不過因為一句含沙射影的惡毒話。另外一種有利的含沙射影的話則起相反作用,可使我們聲望益增。但既然這些飛鏢之所以向我們飛來本來就居心不良,我們當然要接鏢有術。總之,我們若先懷防人之心,則打擊到來時,必能隨時化解。
春秋時,齊國有一位智者叫隰斯彌。當時當權的大夫是田成子,頗有竊國之誌。一次田成子邀他登臨高台瀏覽景色,東西北三麵平野廣闊,風光盡收眼底,唯南麵一片隰斯彌家的樹林蓊蓊鬱鬱,擋住了視線。回到家裏,隰斯彌立刻叫家仆帶上斧鋸去砍樹林。可砍了幾棵,他又叫仆人停手,趕快回家。家仆感到莫名其妙,問他怎麼顛三倒四的。隰斯彌說“國之野為我家一片樹林突兀而列,從田成子的表情看,他是不高興的。所以我回家來急急忙忙地想要把樹林砍掉。可是剛才轉念一想,當時田成子並沒有說過任何表示不滿意的話,相反倒十分籠絡我。田成子是一個十分有心計的人,他正野心勃勃想要謀取國位,很怕有比他高明的人看穿他的心思。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把樹砍了的話,就表明了我有知微察著的能力,那就會使他對我產生戒心。所以,停止砍樹,表明我不知道他的心思,尚算不上有罪而可避害;而砍了樹,表明我能知人所不言,這個禍闖的可就太大了呀!”
人們不一定會完全說出自己內心的話,但卻多數會流露自己。在有意無意間、不知不覺中,人們的每一句話都在描繪著他的輪廓與畫像。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麵學會善聽弦外之音的本領。
(一)從話題發現問題
首先仔細聽人們說些什麼,從別人經常提到的各種各樣的、豐富多彩的話題內容中,總能發現一些對自己有益的東西。比如:
*總是談論自己的人愛炫耀。一個人要是經常談論自己,談到自己的經曆、看法、態度、個性等,表明其性格較外向、感情強烈、主觀色彩較濃厚。不過一般都是愛炫耀、愛虛榮的人。相反,那些不太注重表現自我的人,通常較為自卑、自閉,不過也不排除是城府頗深、心有計謀之輩。
*言論暗示了當前的處境。一個人要是言辭尖刻、有諸多不滿,說明情緒不佳、對生活現狀不滿意;或者可能是意懶心灰、信心不足的表示。話題色彩鮮明的人,表明他心情很好,所受委屈不多,滿意於生活,是樂觀主義者。
*常談論的話題是興趣之在。“三句話不離本行”,在談論中可以發現,人們最愛談、最常談論的正是興趣之所在。一個人若談論的生活瑣事較多,表明是一個安樂之人,對生活的舒適、安排很是關心;若談論的國家大事很多,就說明此人是個事業型的人,非常關注事業是否有所成;若喜歡暢談未來,則說明是個理想型的人,十分注重計劃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