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巧用幽默解除尷尬情境
在參與社交活動時,難免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由於是公共場合,難免會讓人備感尷尬。這個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幽默來化解。因為幽默不僅能緩和緊張的氣氛,而且能夠最快最好地解決問題,使局麵重新得到控製。
有這樣一個故事:
傳說古代有個石學士,一次騎驢不慎摔在地上,一般人一定會不知所措,可這位石學士不慌不忙地站起來說:“虧我是石學士,要是瓦的,還不摔成碎片?”一句妙語,說得在場的人哈哈大笑,自然這石學土也在笑聲中免去了難堪。以此類推,一位胖子摔倒了,可說:“如果不是這一身肉托著,還不把骨頭摔折了?”換成瘦子,又可說:“要不是重量輕,這一摔就成了肉餅了!”
還有這樣一件事:
一位矮個子學者的妻子嘲笑丈夫身材太短,這位學者笑眯眯地說:“我看還是矮點好,我如果不是一米五七,現在能夠著作等身麼?如果不是我身短力小,我們的戰鬥你能場場取得勝利麼?如果不是我矮,你能很優越地說我太短麼?”話畢,全場叫絕。
由此可見,自嘲時要對著自己的某個缺點猛烈開火容易妙趣橫生。但就這份氣度和勇氣,別人也不會讓你孤獨自笑,而一般會陪你笑上幾聲的。
清代大學者紀曉嵐是一個學問很大、又富於幽默感的人,他的幽默以出奇製勝的機製見長。傳說他夏天乘涼,脫個赤膊,不料乾隆皇帝突然到來,他來不及回避就躲到床底下去,過了好久,以為皇帝已經走了,便問書童:“老頭子走了沒有?”不料乾隆皇帝並沒有走,便要求他解釋“老頭子”是什麼意思。紀曉嵐調動了全部的智能對“老頭子”三個字做了巧妙的辯解:“萬歲為‘老’,人上為‘頭’,‘子’乃聖賢之尊稱。”乾隆聽了一笑,紀曉嵐就這樣得到了解脫。
其實他用“老頭子”來稱呼皇帝是大為不敬的,可是經他這樣機智地巧辯了一番,變成了十分尊崇的意思。而很有文化修養的乾隆皇帝未嚐不知他這是一種即興胡謅,但卻放過了他,主要原因顯然是欣賞他的機智,以及處變不驚地應付僵持局麵而具有的幽默趣味。紀曉嵐這一次可以說全因機智性的幽默而避免了殺身之禍。
女記者芳芳不僅很優秀,而且很有幽默感,大家都喜歡她,和她在一起從來不會尷尬。80年代中期,女人們剛開始化妝,一次記者在一起開會,她剛進發布會現場,有一位平常嫉妒她的同行上前和她打招呼:“喂,今天你怎麼了,濃妝豔抹的。”
誰知芳芳看了看她的攻擊者,笑著慢慢說:“喲,你怎麼這麼誇我呀,可惜我今天沒來得及洗臉呢。”
在場的所有記者都哈哈大笑,攻擊她的那位也跟著笑了。一場沒有必要的爭論和尷尬就這樣被她的幽默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