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葫蘆嶴(1 / 2)

安排好施粥棚之後,景宸便帶著人去了玉山勘察地形,隨行的除了秦然之外,還有五六名衙役。

從地圖上看,景宸看中的那處玉山陰麵的地離瀛川縣與昌平縣並不遠,但因為洪水泛濫,有的路徑上滿是積水,並不能走了,一行人不得不繞了一段路,山路難行,眾人走了小半個時辰才抵達那處山地。

為他們領路的便是驛館的驛丞,乃是一個姓劉的老者,年近花甲卻依舊精神矍鑠,別看他一把年紀了,走起路來還是腳底生風,便是沿著山路往上爬了一段時間,也沒見他顯露疲態。

“王爺您看,”劉驛丞拱了拱手,指著不遠處的梯形山地說道:“此處便是地圖上所繪的那處山地。”

景宸點了點頭,舉目四望,發現這裏乃是玉山東西兩端之間的一出緩衝地帶。

玉山乃是一片群山,連綿百裏,隻眼下這片緩衝地帶就有三百多丈見長,二百多丈見寬,四下看去倒也是視野空闊、景色優美的好地方,隻不過此處乃是玉山的陰麵,並不如陽麵那麼常得日光。

但好在這處並不是完全在陰麵,而是位於陰陽麵的交彙處,夏日裏一日之中還是能有幾個時辰見得了陽光的,就是冬天日照短的時候,可能要受些寒。

不過話說回來,山地比平地要高些,住在此處冬日雖會有些寒,但濕氣沒有平地那麼重,也算是各有各的好處。

景宸負手而立,唇角微微勾起,問道:“劉驛丞,此處山地可有名?”

劉驛丞捋了捋胡須,眯眼一笑,“回王爺,此處並無名稱,不僅這裏,便是玉山的其他處也沒誰特意取名,我們都隻叫它玉山……王爺若有意,不如為它取個名字?”

景宸想了想,指了指後麵兩邊的山頭說道:“你看這處的地形,其後方左右兩處有兩座山頭屹立,這裏山勢稍緩,倒像是葫蘆腰。葫蘆有福祿之意,此番瀛洲縣與昌平縣的百姓遭此大難,希望他們遷移到此處後會有福祿相隨,依本王的想法,這裏不如叫葫蘆嶴吧!”

“葫蘆,福祿……”劉驛丞點了點頭,臉上的褶子都快笑成了一朵花,“葫蘆嶴不細聽倒像是在說福祿到,好啊,好啊!”

一行人又沿著梯形地往上走了一段路,這裏的梯形地都是由岩石形成的,很是結實,若是建房倒也不必費力打地基了,隻有一些石頭縫裏生了雜草,到時清一清也就是是了。

珹憶環視了一下周圍,朗聲道:“王爺,這裏雖然夠空曠,但若是安置八萬難民恐怕還不夠。”

“莫急,本王自有打算。”景宸朝他眨了眨眼睛,笑道:“本王曾在一本古籍中看到關於一種吊樓的記載,書上說吊樓分兩層或三層,正屋建在實地上,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和正房相連,其餘三邊皆懸空,靠柱子支撐,高懸地麵既通風幹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或是關養牲畜。本王想的是,就把二縣的百姓遷移到此處,給他們蓋上吊樓,如此不就節約些土地了!”

珹憶聞言眼睛瞬間亮了起來,“若是如此,那百姓們便能住的下了!”

劉驛丞也是喜笑顏開,忙給景宸施了一禮,笑道:“王爺果然博學多才,小人先代瀛洲縣與昌平縣的百姓們謝過王爺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