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言行一致
如何得到實現目標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於說話算話。你和那些說“天氣真好”但並非此意的人相處過嗎?
“見到你真高興”,而其實並不在意?“哪天我們一塊兒去”,但從沒打電話邀你?文字本身沒有力量,除非你作為發話者或接收者賦予它們以力量。
別人說他們將會做某事,有時候可以相信,你知道他們會去做。但是你還知道另一些人如果這麼說,你會產生許多懷疑,即使他用了相同的文字表達。
不打算做,就不要說;否則,不管做什麼都是削弱你的力量。如果無法信守諾言,就會失去主動和創造力。
當你在結婚誓言中說“我願意”並遵守這一諾言的時候,就得到了力量——在艱難困苦時期恢複活力的力量。如果肯定對你沒有用,如果希望中的事情並沒有發生,原因可能在於這個承諾對你不適合。理想的做法是做出一次性肯定,然後付諸行動。然而,我們的承諾在大多數情況下並不那麼堅決,所以那些一次性肯定不會起作用。
但是仍可以用這種肯定過程去同化承諾,使之進入預期的情景。力量源自承諾對你發生作用的程度大小。
4.善抓機遇
看見機遇是為了抓住機遇;通過想像新的意義,你敞開胸懷迎接身邊的種種機遇。你看見它,是為了抓住它。在不斷增強觀察能力的過程中,你必須願意在機會來臨之時努力把握住它。
看見並抓住機遇,你才會發展。機遇隨處可見,有時你甚至可以創造自己的機遇。如果有一個強烈的想像和堅定的目標,你會看見並抓住顯而易見的機遇,對於顯而易見的機遇,你無需有意識地警覺,它們就在身邊;事實上,一些機遇甚至會與你迎麵相撞。
5.勇往直前
繼續前進——犯錯,要求完美阻礙了很多人的發展。
他們害怕失敗,“零缺陷”是他們的格言。老板說:“別犯錯誤。”但這會使文化凍結,使許多人縮手縮腳。“我不要困窘難堪。我不想變成傻瓜。我不想失敗。我想還是再等等吧。不要冒險為好。”幾個朋友想讓我打高爾夫球,我卻可笑地回答:“我想還是等我知道怎麼打了以後再試試吧。”我必須改變態度,才能發揮潛力。
不加實踐的教育幾乎沒有用處。你必須從目前所處的位置出發,朝著你的目標所在,邁出一步步小而精的步伐。所有那些小步伐將會提高你的能力和績效,尤其在你回憶和重複他人的時候,你的內在力量得到了加強,你決心繼續前進。這樣,你的目的和計劃才會逐步擴大與深化。我,以及許多其他人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失敗的另一頭的。
6.改變習慣
把正確的行為變成習慣。習慣是不經意的自發行為,不需有意識地加以考慮。習慣使我們能夠自如地同時做幾件事情,我們可以邊開車邊說話;我們可以邊吃飯邊呼吸。要是停下來,有意識地想一想如何呼吸、如何消化食物、如何開車,那麼做起來就會有困難。
潛意識使我們的行為收發自如,從這層意義上說,它很有用。但是周圍的變化如此迅速,已經固定下來的模式可能無法將我們帶到目的地。但是,不改動原有模式,我們仍然可以按習慣收發自如。
所以,為你工作的那些人會醒過來,洗漱完畢,準備上班,他們會開車上班,乘電梯到達各自的樓層;他們不會一覺睡到11 點鍾。他們牢牢記住了這些程序,自然而然地完成一上午的工作。但是打破這個模式,給予一個新模式,或者變換一下任務,甚至改變寫字台的位置,他們受到困擾的程序讓人難以置信。許多墨守成規的人不喜歡改變,因為改變打破了精神上和身體上的惰性。改變舊習慣,養成新習慣是一種挑戰。潛意識會排斥新的做事程序,即使這一新程序能幫助我們得到十倍於現有狀態的成果。我們感到習慣較為舒適,因為對之不需加以思考。事實上,一旦養成某種習慣後,如果把它放回意識層麵,你就會把自發的過程打亂。有人叫你拚寫一熟悉的單詞時,你會說:“給我一支筆,我要寫下來。”你當然知道這個單詞,但你難以肯定,所以必須對它進行思考。
例如,你有沒有邀請過別人跳舞?你會突然之間變得行為笨拙,把握不定。你感到疑惑:“我真的知道怎麼跳這曲舞嗎?”你知道,但隻是在潛意識層麵上清楚地知道;置之於意識層麵,你需要考慮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