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匡救一簣”之計的關鍵,是要把握別人的失敗中有無“一簣”可取。倘無“一簣”可取,而又盲目為之,勢必會重蹈覆轍,徒勞無益。錯誤和失敗都是多種複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要從中“匡救一簣”,首先就要對他人的失敗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篩選,找尋“一簣”的可能性。總的來說,失敗中所孕育著的“一簣”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有人對某事已有探索,因無效果而停止,此事仍處在無結論之中;二是客觀條件的製約,無法繼續深入進行,隻好就此罷手;三是超過預定的目標和常規的可能,無法繼續下去;四是認識上的偏差導致錯誤的結果。
因此,對於成就事業者來說,成功是需要的,但也允許失敗。失敗乃成功之母,從這種意義上說,失敗與成功同樣有價值。而善於在別人失敗的基礎上獲得成功,更是智者之智。“功虧一簣”往往出自毅力不足,心理承受力超過限度,思維角度偏移,產生了錯誤的判斷,或者因外部環境的急劇惡化等。隻要能夠準確地把握他人失敗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施之科學的“一簣”,事半功倍的“九仞”之效就一定會幸運地降臨。
三、預演行動景象
1.模仿預演
你可能一整天坐著研究成功人士的經驗,而自己沒有絲毫長進,除非走出屋子,嚐試你見到成功者在做的新事物。開始以前,不要期待你能獲得成就。從現在開始,然後才會獲得成就。
為預計結果,做好精心準備,就會產生良好的效果。在試做之前,你已經在頭腦(你的模擬裝置)中成百上千次地實現了目標。你用想像把習慣編入潛意識的程序——你預計事業的變化,你預計新房子會是什麼樣,你預計可能出現的危機。隨後,如果“輪胎”真的爆了,你就能夠控製住局麵。
你為每日的工作做精神準備嗎?你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精神準備嗎?你為各種會議做精神準備嗎?你當期望中的外在結果做好內在準備嗎?你也許認為自己太忙了,所以冒冒失失地闖進去,心存僥幸,跟著感覺走,然後接受一切結果。太傻了,真的,這種毫無準備的冒失鬼太傻了。
你可能事先做好思想準備,用積極的情感預測結果,從而準備麵對任何情況。如果走進一個情境——帶著充分的思想準備,滿懷積極的期望,你會自然而然地創造成功。
獲取巨大成功、爭取積極主動的人,有一種事先進行積極思考的習慣。他們把結果看做是建設性的;他們在腦海中一遍又一遍地重複這個結果,接著開始行動,實現目標。
2.現在開始
從現在開始,不要等待重大時刻的自發到來。正如飛行員不隻是“空談”對模擬緊急情況的處理一樣,對於你的肯定,不能僅僅“說說”而已。你要練習,並且立即采取行動。
你不能等待重大時刻——重大時刻即是此刻。你不能等到充分具備能力了以後才行動,你應當在現有水平上采取行動;否則你將永遠不會行動。你要在任何工作職位,在社區、家庭中做些切實的事情。你現在就必須直麵挑戰,然後才會在今後的發展中麵對更大的問題和挑戰。
20 年前,我對目前幹的這些事情並未準備充分。如果當時我隻是等待著自己變得像現在這樣準備充足,那我永遠都無法起步。起步時,我盡可能把事情做好,但是必須每天都有所進步。事實上,我覺得現在對將來會做的事情也沒有充分的準備。這是一個持續的內心發展過程,一個通過改變態度、習慣或缺點,通過即刻采取行動,從而每天都為未來多做一點準備的進展過程。
不行動,隻等待著“具備能力,準備充分”的時刻,這是一個錯誤。因為隻有即刻行動,你才會邊做邊進步。
所以不要等待著完全具備能力,進步是一天天取得的。
你有意圖,你想要,然後去做。缺乏行動的期望是一種對自己的不公,很多人都對自己不公。當他們學習一門自我提高的課程時,就會想:“好吧,我已經學過了。”
他們把一本書匆匆瀏覽一下,說:“我已經看過了。”啊呀,簡直是在浪費時間。
擁有知識是不夠的,大學裏到處都是擁有知識、卻年年不見提高的人。多年來,他們對發展自己的事業缺乏信心,他們甚至不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也不知道該如何采取行動。運用已有的知識,用之於目前想做的事,就會在這股主動的力量中取得進步。運用過程中,你會找到每天提高一步的方法。如果光有夢想而不行動,隻會原地踏步。
再提一提這個有效的做法:在投身於遠大抱負之前,留一些時間同化這個抱負。給自己留一些時間同化重要的目標。想像一下身處下一學習高峰的情景,逐漸調整舒適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