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邊緣視覺
一個觀察力不夠準確的人,常常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相反,觀察力準確性較高的人,既能把握事物的整體,又能敏感地觀察到事物的細節。這一能力需要觀察者具有較廣泛的視覺範圍,又有較高的視覺敏感度,為此,可進行邊緣視覺法訓練。
所謂的“邊緣視覺”,就是先保持固定的目光聚集,凝視正前方,同時又用眼觀望四周,但不是以頭的扭動轉向而帶動目光去看,而是用眼睛餘光去看。
原來,在人的視覺度很高的中央視覺區外緣,還有一塊很大的但相對來說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視覺區域,就叫做邊緣視覺。而人的視網膜上,隻有一小部分處於敏感的中央區,其餘則都在邊緣視覺地帶。因此,對邊緣視覺的開發訓練,可以大大提高視覺的感受力範圍和感受敏感性程度,對視察完整性和準確性訓練大有幫助。
邊緣視覺,非常有開發價值,它能使觀察者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特別敏感,而且也善於捕捉易忽視的細節或事物的某些特征。比如,從雜亂無章的複雜環境中認出自己所找或所選的事物,靠的就是邊緣視覺。一個邊緣視覺良好、觀察敏感度高,又對汽車有濃厚興趣的人能以身邊奔馳而過的汽車準確地說出車名、車型及車子的顯著特征。
在進行邊緣視覺訓練時,要注意既要看清事物整體,又要把視覺敏感的中央區對準需要進行細致觀察的部分,既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又要抓住關鍵和要害,一目了然。
3.分析訓練
有效的、真正的觀察是觀察與思考相結合,所以,觀察分析力、思考力訓練是觀察力提高的必經之路。說得更簡明些,觀察分析力包括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做出分析、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1)追蹤
追蹤法又可稱為間斷觀察法,即在不同時間、不同條件下對同一事物進行間斷的、反複的追蹤觀察,以了解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掌握規律,而對類似情況做出準確分析和判斷。比如,用一個月的時間觀察月亮陰晴圓缺的情況。
追蹤法的成功實施要靠注意力的長期穩定來實現,而注意力所指向的並不僅僅是觀察活動這一事件本身,而更多是在所觀察對象變化發展的規律。因此,運用追蹤法進行觀察,不是囫圇吞棗,而是運用大腦,經過篩選、比較、分析,從而得出符合規律的客觀認識。
(2)破案
破案法就是從某一觀察的現象、線索中的疑問之處入手,進行探索性的觀察,分析找出問題的原因,從而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
比如瓦特有一次偶然看到暖瓶塞被頂開掉到地上了,他想,暖瓶塞子為什麼會被衝開?是什麼把它衝開的?它究竟有多大的衝力?帶著這些問題,進一步觀察、分析和實驗,終於受此啟發,瓦特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
再如,有一個叫焦滌非的人,他念小學三年級時,一次其父帶他到鐵路邊,平時很愛觀察的焦滌非發現鐵軌是一節一節連接在一起的,他想,為什麼不用一根長長的鐵軌卻在連接處留下一道道縫子呢?於是他問其父,其父答道:“因為鋼鐵會熱脹冷縮,如果用一根長長的鐵軌或接頭處不留縫隙,那麼鐵軌在炎熱的夏天就會膨脹變形,七拱八彎的,火車就會出軌。”焦滌非聽後,仍疑惑難解。於是父親隻好說:“若不信,可以自己測量測量。”在父母的支持和幫助下,他通過觀察測量發現,溫度在變化,鐵軌接頭的間隙也在變化。早晚與中午,春夏與秋冬都有變化,而且還有規律,氣溫每下降11℃,間隙就增大一毫米。經過近一年的觀察,他詳細做了觀察記錄,同時還寫出了鐵軌熱脹冷縮的觀察報告,獲得了全國征文比賽優秀獎。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年的觀測活動,他不僅掌握了中學階段的物理知識,而且對觀察和自然科學實驗的興趣大大增強了。
4.重點訓練
觀察事物要在全麵的基礎上,對事物進行重點觀察,以便對被觀察事物有更深入的了解。觀察時善於抓住重點,才能較為迅速而準確地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並比較事物間的差異和聯係,對觀察對象的記憶力、判斷力等才會逐漸增強。
(1)主要特征
所謂主要特征法就是觀察事物時,認準被觀察對象的主要現象和特點。這是針對一些人在觀察時通常分不清觀察中的主要現象和次要現象,或者總是注意哪些有趣的、奇特的、自己喜愛看的現象而忽視主要內容而言的。
比如,我們觀察一隻烏龜,如果問“烏龜的主要特征是什麼”,可能不少人會說烏龜有兩隻小眼睛、短尾巴、四隻腳和身子藏於甲殼之下。其實不對,烏龜的特征在於其背殼,四隻腳、兩隻小眼和短尾巴等這些都是其他許多爬行類動物的共同特征,而非烏龜的特有的,因此烏龜背殼的硬度、形狀、花紋才是觀察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