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的力量,不乏令人深思的例證。
在某醫院裏,一位醫生給一位病人進行肺部透視時,突然發現自己的白大褂上被釘子勾了一個洞,他情不自禁地說:“哎呀,這麼大一個洞!”
仍在透視的病人以為自己肺上有個大洞,不禁大驚失色,頓時昏了過去。
很明顯,這是醫務人員的語言不慎給病人造成暗示的結果。
拿破侖·希爾在早年所在的醫院,也獲得過這樣的經驗:因工作差錯,填錯了編號使兩個胸部透視的病人相互取走了對方的檢查報告單,這兩個病人,其中一個患有肺結核。後來,那個真正患有肺結核的病人卻不用藥而好了。而另一個根本就是健康的人,因受到錯誤的報告單的暗示,最終住進了醫院。
這是令許多當事人吃驚的現象,也使我們中的很多人開始對心理學的研究關注起來。
暗示是人類心理方麵的正常特性,它“不從正門,而是從後門”進入人的潛意識,不受人的主觀意識的批判和抵製。因此,在應用暗示時,應注意暗示是以無批判地接受為基礎的,它無需付諸壓力,不要求他人非接受不可。
暗示作為一種社會心理現象,一般有如下本質特點:
1.暗示是一種心理現象,故一般又稱為心理暗示。
暗示的過程,主要是人們心靈接受某個信息的過程。
所以,進行感知、判斷、推理、論證等活動方式,都是暗示這種心理活動的具體表現。
2.暗示有一定的明顯性和隱晦性,是二者的統一。
一般來說,暗示的一方總是把意圖隱蔽起來,再通過暗示讓對方明白。百貨商店在銷售電風扇之前,讓廠家在櫃台上擺起電風扇作“破壞性試驗”,以便為顧客展示其使用壽命,以贏得顧客信任。
3.暗示具有生活的真實性,但其形成有一定特殊的心理環境和外部環境。
有一位商學院的實習生,巧妙地利用環境暗示在短期內發了大財。他在他位於華爾街的辦公室的牆中央,掛了幅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大照片作裝飾。
雖然他從來沒有見過這位石油大王,但照片使人聯想到他與石油大王也許有某種密切關係;更有人認為,他是一位熟悉經濟界秘密情報的靈通人士。
暗示心理常常發生在個體與環境接觸的過程中。那麼給個體創設一定的暗示環境,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控製住個性心理的變化。上麵的這位實習生利用暗示的技巧使人們的心理產生錯覺,從而贏得了與許多大富翁交往的機會,在他們的幫助下,生意興旺也就不足為怪了。
二、暗示的方式及其成功妙用
1.直接暗示的成功妙用
那麼,什麼是直接暗示呢?
所謂直接暗示,也就是有意識地向他人直截了當地發出刺激信息,使其迅速地不加考慮地接受,以達到預期的反應為目的,而不會引起抵觸的暗示。
商業活動中常用到直接暗示。推銷者不惜金錢聘名人做廣告,讓他們穿著一件衣服,拿著一樣東西,服用一種藥品,麵對觀眾鄭重其事地說:“這個,我喜歡。”
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是在運用直接的暗示來誘導人們的購買欲望。
2.間接暗示的成功妙用
所謂間接暗示,也就是暗示者向他人發出比較含蓄的刺激信息,既不顯露動機,也不明指意義,而是讓他人從暗示的內容去理解,從而接受其暗示。一般來說,間接暗示含義深刻,委婉自然,易為人接受。
一家酒廠宣傳產品的電視廣告上有這樣一段話:
“KP 酒廠廠長,敬告廣大消費者,過度飲酒損害健康,適量飲酒方為有益。”
凡事總有正反兩個方麵,而人們在觀察、思考問題時,往往習慣於從正麵入手,久而久之則成了一種思維定勢。但人們聽多了陽春白雪的高調,看慣了錦上添花的盛景,就會聽而不聞、熟視無睹,若此時能反其道而行之,來一個別開生麵的“低調”或樸實無華的“白描”,則能給人們一個新感覺,從而別開生麵。酒廠廠長勸消費者不要過度飲酒,可謂別出心裁,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另外,間接暗示還可在其他方麵表現出來。
例如,在20 世紀60 年代,美國軍隊的一個新兵訓練營接收了一批新兵。這些新兵文化程度低,不講衛生,還沾染了許多不良行為。
為了把他們訓練成合格軍人,軍營教官動了一番腦筋。他們印發了一些家信,要求新兵們閱讀,並照此給自己的家人寫信。信中的內容是告訴家人,他們在軍隊中養成了新的生活習慣。
說來奇怪,從此以後,這些新兵果真克服了以往的壞習氣,變得精神煥發,懂禮貌,講衛生,守紀律,個個成了標準的軍人。
究其原因,這主要是由於他們在閱讀和寫信的過程中受到暗示,認為自己已經是一個標準軍人了,於是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使自己的行為舉止合乎軍人的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