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規劃成功目標(2)(2 / 3)

你可以精心地為成為一個更好的父親、母親、兒子或女兒做準備;精心地為你所成就的事業做準備;精心地為成為更精明強幹的領導做準備;精心地為擁有自由支配財富做準備;精心地為財產安全做準備;精心地為你想到的一切做準備。

為什麼首先要做好思想準備?為什麼不立即行動?

如果你是個行動導向的人,一旦想好一個新的未來,你就會想要立即付諸行動。你馬上想到各種“如何”,“好呀,我們可以這麼做。”但是,當你立即采取行動的時候,你讓三件糟糕的事情發生了:(1)限製了情感成分;(2)固守住第一或第二個想法;(3)排除了別人成為促使事業成功一員以及加入目標計劃的可能性——而這些人可能是你實現最終目標所必需的。

同樣,如果你立即行動,你會發現自己帶著舊的自我形象和思想形式處於一個全新的局麵中,於是被遠遠地隔離在舒適區域之外。即使履行了一次新行為,馬上就會回到原有的自我,回到原有的舒適區域,因為你沒有改變對事物應有麵貌的內在意象。

2.改變內在形象

電視廣告中出現的花費了數百萬元創造的產品形象使你對舊物品不滿,從而購買新的。例如在一則汽車廣告中,攝像機鏡頭把你帶到方向盤後,這樣你就可以逼真的想像駕著一輛名車的感受。如果經常重複這個形象,你的潛意識就會區分不出假想駕車與實際操作的差別,你將在腦海中另外地駕駛這輛車100 次。不久,你會對現實產生新的形象——“我認為足夠好的車”的新意象。

一旦把關於“現實”的新意象——名貴的新車——與舊意象——去年的式樣比較,你就會不滿於舊有的意象,與你想像中新車相差一絲一毫的任何一輛車都無法令你滿意。最終,你會想方設法得到一輛新車,你的合理化解釋是:“用那些從明年買新胎中節省下來的錢,用更加廉價的汽油費和更高的新車轉手價格,足以抵上購置新車的花費。事實上,我要是不買才傻呢!”

通過目標設立,你在思想上做著自己的廣告,你精心地打亂係統來激發解決衝突或實現目標所需要的創造性能量。可是,你必須把新形象栩栩如生地銘刻進潛意識,從而使它比現有的印象更加深刻。這一形象必須強烈到足以使你無法再忍受舊車,否則,你會回到目前占主導地位的意象。

當你朝著新方向改變內部思維時,感官說道:“啊,這是謊言,你說它存在著,但是並非如此。你說它已實現,但是並非如此。”接著,當你走出了舒適區域,感官說道:

“你與環境不相稱。”於是你改變目前環境,使這看上去與新的一致來加以糾正。內在意象首先改變,然後你的感官才引發動力、幹勁和創造性來糾正問題。目標導向就是用打亂自身係統,故意給自己製造問題,故意引起混亂、無序或暫時的精神錯亂,從而創造更優的新秩序。

當你想像新的,就會對舊的不滿。沒有不滿,就沒有發展。如何對房屋外觀、對健康狀況、對現有收入、對事業、對人生、對如何對待某些人發生不滿?通過目標導向,不滿會自然而然地引起創造性行為和動力,促使你最終達到自我滿足。

人總是力求思想上的有序,感官總是在問:“我在哪兒?我怎麼樣?外觀、感覺、滋味、氣味、聲音如何?”

當你所認為的事物應當如何的觀點和與真實現狀不相符合的時候,你會經曆一場衝突。無論何時感覺到不相稱,你會謀求方法來解決混亂。目標,隻要適當地設立,才可以引發創造性行為。所以,你的工作是設立目標,破壞現狀,然後銘刻什麼和為什麼。你每天需要多次將什麼和為什麼全部寫出,帶著情感銘刻下新的形象。強化這一形象,以使之成為“既成事實”。他需要澄清、強烈的感情、重複,這樣才能把你頭腦中的舊形象改變為事物應當如何的新形象。

3.保持目標動力

保持目標,而不是達到目標,以免喪失動力。目標設立不是靜態的,它必須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一旦達到目標,我們往往會喪失動力,鬆懈下來,隨波逐流。比如,你一旦達到習慣了的行為水準,就不會再有動力去得到一份更好的工作或賺取更多的錢,隻做“剛好過得去的事”去緩解緊張,沒有進一步的行動。一旦回到對你來說“已經夠好的事”上,你的係統就會關閉。當內外意象相符的時候,我們就失去了做出出類拔萃成就的動力。

隻有在衝突需要解決的時候,我們才會有無窮的創造力、動力、能量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