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屬離職原因種種,主管不必給自己太大的壓力(1 / 1)

主管雖然屬於公司的管理者之一,但終歸也是一個打工者。而很多下屬離職並不一定和主管有著矛盾衝突,可能是個人想法和公司的發展有所差別。

對於一個有責任心的主管來說,對下屬離職必然會問個究竟,這是對工作認真負責的表現,有助於改善自己的管理工作。所以,在有下屬離職的時候,主管會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有什麼問題,直接導致了下屬離職。當然,下屬選擇離職的原因有很多,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主管不必給自己太多壓力。

主管雖然屬於公司的管理者之一,但終歸也是一個打工者。而很多下屬離職並不一定和主管有著矛盾衝突,可能是個人想法和公司的發展有所差別。

如果公司的經營理念、發展方向有分歧,意見不統一可能導致一些有抱負、更有想法的下屬選擇離開。所以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對於一些有工作能力、有魄力的下屬,更加看重公司的發展是否和自己的職業理想相同,隻有合作融洽和雙方價值取向一致才能夠留住他們。但是一個企業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會遇到發展的瓶頸期,那些急於奮進的下屬缺乏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就有可能選擇離開公司。

還有一些下屬選擇離職的原因是因為缺乏晉升空間。比如,下屬在某一個崗位上已經工作了很多年,但是沒有得到晉升的機會,對自己工作和企業越來越沒有新鮮感和挑戰性。這是一種非常尷尬的境況,想升遷但總是差了一點什麼。升遷不成,離開不忍。這種心理存在時間長了,多半的結果還是會選擇辭職。

這種情況常見於一些中小型的民營企業,老板把所有崗位都交給他信任的親戚和朋友。比較高的職位被特殊的一群人壟斷著,“外人”很難成為管理者。像這種職業發展通道不健全的企業來說,員工晉升的機會並不多,而且有限的管理崗位會引來眾多的覬覦者。沒有誰希望自己總是原地踏步,對於那些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想挑重擔的下屬很有可能會投到對他們熱烈歡迎的對手懷抱裏。

誘惑太多也可以讓下屬想離職。對於一些公司的骨幹,雖然沒有成為管理者,但是在第一線工作中積攢下了很多的工作經驗、客戶資源和人脈。這是一種無形的資產,競爭對手都希望能夠把這樣的下屬挖過來。如果這些下屬正好在尋求更多的機會、更大的挑戰、更廣的發展空間,不想做普通員工,希望能夠獨當一麵等等,發生跳槽的幾率就非常的大。

還有一些員工自身的性格原因也可以讓他選擇辭職。比如一個部門裏要好的同事選擇辭職,他會受到影響思考自己的狀況。他有時會覺得這個同事走了,這份工作對自己也成了無所謂的事情,這是一種不成熟的職業心態。或者同事的離開提醒他,是不是也應該到外麵去尋找機會。

下屬離職的最大人群還是一些新入職人員,尤其是新入職的大學生,他們已經成為企業跳槽的新興一族。這類人群在一個企業待不到幾個月就走人的情況比比皆是。如今許多企業都開始對大學生產生了恐懼症,提出了“不招收應屆生”的條件。

這種現象的發生,不能把責任都歸結為主管不善於留人,而是員工的主觀因素更大。這主要是因為下屬沒有正確的擇業觀,期望值太高所致。這類人群通常沒有工作經驗或者經驗很少,主觀地認為工作和公司應該是怎麼樣的。他們憑著自己的想象和揣測來到一個崗位後,發現現實總是和自己的想法有差距,不平衡的心理讓他們選擇離開。

這種離職的原因,不是公司和主管造成的,而是下屬在入職之前沒有對未來要從事的工作有所了解,自己的幻想限製了自己的發展。成熟的擇業觀需要時間的沉澱。這類人群往往幾年之內頻繁跳槽,不是主管簡單幾句話就可以幫助他們認清現實的。

主管對於下屬提出的職業要求,在不違反公司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可以盡量滿足。比如,有的員工相信自己的工作能力強,主管可以給他更多的表現機會來證明自己。如果表現好,也不要心生妒忌,如果表現不好,對心浮氣躁的下屬來說也是個教訓。

對於那些有才華的下屬,主管當然要盡力挽留,但如果是下屬主觀想法與公司的要求相違背,主管還是要站在公司的立場上。比如,有的下屬希望能夠漲工資,但是漲工資是一個敏感的問題,也不是自己一個人可以說得算的事情。主管就應該有全局意識,不能答應下屬自己有可能做不到的事情。如果下屬總是因為一點不愉快就鬧辭職,這說明下屬本人還比較幼稚,主管也不用認為自己不夠盡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