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歸人情,工作歸工作(1 / 1)

把下屬當兄弟是發自內心地想關心下屬,付出真情和愛。但同時不要忘記領導的身份,在工作上不失原則,不對兄弟下屬妥協,凡事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有人認為下屬能力的大小與主管對他們的感情投資多少是成正比的。可見,上下級之間的關係對工作和下屬本人的重要性。有些主管屬於與人為善,好交朋友的人,把下屬當成自己的好兄弟,工作起來有很多好處。

主管把下屬當成自己的兄弟,可以激發下屬潛在的能力,使下屬產生強大的使命感、忠誠感、奉獻精神等等。因為下屬得到主管的感情投入,在內心深處就會有強烈的責任感——主管對自己有著這樣的知遇之恩,自己怎麼能夠知恩不報呢?

如果下屬被排斥在領導視線之外,將會有著強烈的挫折感,會懷疑自己無法在這個公司生存下去。如果主管把下屬當做兄弟,下屬心裏無疑會安定下來,便更願意付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俗話說:“將心比心”,主管把下屬當做兄弟,下屬也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好主管能夠對下屬進行感情投資,建立充分的信任感、親密感。成為職場上的好兄弟是這種管理理念的最好詮釋。日本著名的企業家鬆下幸之助就是一個注重感情投資的人,他曾說過:“最失敗的領導,就是那種員工一看見你,就像魚一樣沒命地逃開的領導。”

把下屬當做兄弟可以從小事上做起,用細節上的關心讓下屬也把自己當做兄弟。鬆下幸之助每次看見辛勤工作的員工,都要親自上前為其沏上一杯茶,並充滿感激地說:“太感謝了,你辛苦了,請喝杯茶吧!”正因為在這些小事上,鬆下幸之助都不忘記表達出對下屬的愛和關懷,所以他獲得了員工們一致的擁戴,他們都心甘情願地為他效力。

當然,把下屬當做自己的兄弟,有利也有弊。我們一直強調感情投資,重視維護上下級之間的親密關係。但是,把下屬當做兄弟也需要維護主管作為領導的身份。主管把下屬當做兄弟是發自內心地想關心下屬,付出真情和愛,和下屬成為朋友。但同時不要忘記領導的身份,在工作上不失原則,不對兄弟下屬妥協,凡事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作為主管,和下屬搞好關係,是贏得下屬的擁戴的一個要素。下屬工作起來才會有更高的積極性,盡心盡力地工作,才能收到一呼百應的效果。同時在工作中,主管與下屬必須保持一定距離。在辦公室的環境裏,主管和下屬永遠是上下級的關係。如果主管在辦公室裏過度和某一個下屬顯得要好,有可能招致這位下屬的輕視和其他下屬的不滿。

在職場上,上下級關係既是人力資源管理麵臨的問題,也是人際關係要麵對的問題。主管在職場要清楚自己的角色,角色的規定性使整個公司得以正常運行。所以,主管就算是拿下屬當兄弟,也不要忘記自己必須扮演好的角色。上下級就是上下級,如果在工作中摻雜了太多的個人感情因素,事情就會變複雜,不僅不能促進工作的發展,還會使自己帶來更多的麻煩。

王先生請好朋友來公司幫忙,在工作中,朋友仗著和王先生的關係,對同事指手畫腳,弄得辦公室的氣氛很不和諧。王先生也曾經委婉地提醒過朋友如何與同事相處,但是朋友總是說為了王先生的公司好,使得王先生不方便再說什麼,但心裏總是不踏實。

在今天這個充滿激烈競爭的的職場上,能夠找到和自己成為朋友的人十分不易。能夠成為朋友是一種緣分,但是公私分明也是必須堅持的原則。公司是一個競爭和工作的場所,不是談天說地的茶社,王先生辦公司也是需要追求利益最大化,為了公司的長遠發展,應該把上下級的兄弟關係控製在一定活動範圍之內,杜絕人與人之間產生千絲萬縷的關係。

兄弟關係不一定隻有好的作用,有的時候,辦公室裏的兄弟關係會為主管下達命令製造很多障礙,不利於企業管理,畢竟管理中講的邏輯和人情邏輯在某種程度上互相衝突。人際關係中友情多是感情的需求,屬於感性,而職場管理上強調堅持原則,按規章辦事,屬於理性。當兩者出現矛盾的時候,主管首先要保證理性,才能保證公司經營正常運行。

好主管擅長協調組織工作,他把感情作為一種潤滑劑,處理起上下級關係遊刃有餘。不稱職的主管把下屬當做兄弟的同時,失去了自己的領導身份,弄得自己焦頭爛額。不僅在下屬那裏少了威嚴,在上級眼中也成了一個公私不分的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