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屬遇到困難的時候,主管能夠站在他的立場,為他排憂解難,互相支援,同仇敵愾,共渡難關。在這個過程中,主管和下屬之間就會產生一種默契、一種患難與共的感情。
身為主管不僅對工作要有責任心,對下屬也應該有責任心。因為主管是下屬的指揮者、領路人,從某種程度上講,下屬的未來職業發展,主管要參與其中。所以,當下屬在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主管應該義不容辭地站出來與他一起克服。除了工作上的原因,主管和下屬一起克服困難能夠為自己贏得下屬們的支持。
俗話說:“患難見真情。”主管和下屬一起克服困難和產生情感,到底有著怎樣的必然聯係呢?
不管是誰都有運氣不佳之時,都有身處逆境之時,好主管不會錯過這個表現自己有情有義的機會。一個團隊像一艘在海上行駛的船,主管就應該成為一個好舵手,幫助團隊找準方向,鼓勵那些容易灰心喪氣的下屬,通過大家的努力,充滿信心地麵對困難。
孝文帝登上八公山,乘興而作詩。途中突然遇上大雨,孝文帝便命令去掉自己的傘蓋,與士兵一起淋雨共苦。他看到軍隊中有生病的士兵,還親自去安撫慰問。
作為一名主管要體貼下屬,能夠與下屬同甘共苦。試想,在危難的時刻,主管不去盡一份力,最後不好的事情難免牽連到自己。在逆境中,主管與下屬同心協力可以克服很多的困難。
春秋戰國時期,有位將軍叫吳起。他的軍事才能卓著,戰績輝煌,幾乎每戰必勝。那麼,他是如何帶隊伍的呢?據說,吳起做將軍時,和最下層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覺時不鋪席子,行軍時不騎馬坐車,親自背幹糧,和士卒共擔勞苦。士卒中有人生瘡,吳起就用嘴為他吸膿。這個士卒的母親知道這事後大哭起來。別人說:“你兒子是個士卒,而將軍親自為他吸取瘡上的膿,你為什麼還要哭呢?”母親說:“不是這樣。往年吳公為孩子他父親吸過瘡上的膿,他父親作戰時就一往無前地拚命,所以就戰死了。現在吳公又為我兒子吸瘡上的膿,我不知他又將死到哪裏了,所以我哭。”
吳起在士兵心中的威信,以情感為基礎,他的軍隊在戰場上自然是所向披靡。相反,麵對困難,有的主管端著架子,總是指使或者逼著下屬往前衝,下屬怎麼會心甘情願地為主管賣命呢?人是有感情的,吳起領導下屬的最大秘訣就是始終和下屬一起克服困難。
主管和下屬一起克服困難,有利於構建共同的立場,讓下屬對公司產生歸屬感,對工作產生認同感。在下屬遇到困難的時候,主管能夠站在他的立場,為他排憂解難,互相支援,同仇敵愾,共渡難關。在這個過程中,主管和下屬之間就會產生一種默契,一種患難與共的感情。
另一方麵,主管和下屬一起克服困難,說明雙方有著共同的利益。在這個世界上,利益相關者總是會自發地聚攏在一起,他們需要彼此的支持,必須同舟共濟維護利益。下屬也會覺得主管把他當做“自己人”了,從心理學而言,他們建立了彼此信賴的關係。
職場上總是能看到一些人“跳槽”,給公司帶來了一定的損失。通常,這樣的人對公司的依賴感和親近感比較低,除了他們自身的原因,主管也存在著一定的責任。主管應該在平時的工作中多給下屬一些表現的機會,讓他承擔一些重要的工作,必要時加以指導。主管還不要忘記對下屬說:“這個任務有難度,但我相信你可以完成,需要幫助,你直接找我……”這樣可以讓下屬覺得自己在公司得到了重視,這種心理感受可以讓下屬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工作中,以更加忠誠的態度服從主導的指示。
企業管理的核心是對人的管理,雖然每個人的職務不同,性格和背景也不同,但是人都是有感情的。常言道:送人玫瑰,手留餘香。主管發自內心地支持著下屬的工作,幫助下屬改正不足。下屬在提高自己的過程中,也會懂得領導對自己的知遇之恩,更大程度地接納主管。
一個公司或部門的發展壯大都要依靠主管和下屬的共同努力,同舟共濟。主管不能隻想成為索取者,也應該成為給予者。患難與共之時形成的上下級關係才是最牢固的關係。主管一定要做到與下屬同甘共苦,安不忘危,才能真正激發下屬的幹勁,使事業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