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為下屬心目中的“領頭雁”、“靈魂領袖”,靠的不是短暫的聚會,而是在工作中一點一滴的情感培養。
哪一個主管都希望自己成為下屬心目中的“領頭雁”,那麼,怎麼樣才能成為真正的領頭雁呢?
很多主管都會回答先和下屬搞好關係,這是不可忽略的部分。有的主管雖然認識到了和下屬搞好關係的重要性,但卻不得要領,弄成事倍功半的結果。比如,他們喜歡和下屬吃吃喝喝,認為飯桌上是聯絡感情的最好場所。
在一個放鬆的環境下,可以讓彼此之間的關係變得親密些。但是,靠吃吃喝喝聯絡感情真的是籠絡人心的最好方法嗎?
凡事都有兩麵性,主管和下屬吃吃喝喝需要花時間,而且是下班時間。有的時候就算是主管願意,也許下屬心裏也不願意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去吃喝。即使礙於麵子答應下來,也有可能不領情。另外,大家在喝了幾杯之後,頭腦發熱之時,所流露出的情感夠真實嗎?很難說是不是受到了氣氛的影響。
要想成為下屬心目中的“領頭雁”、“靈魂領袖”,靠的不是短暫的聚會,而是在工作中一點一滴的情感培養。隻有當下屬在心裏與主管保持親近,雙方才能夠真誠相待,互相信賴,彼此認可。
從這一點上來講,我可以反過來看待這個問題。身為主管,你希望下屬視你為領頭雁,敬佩你、尊敬你、信任你,甚至是服從你,那麼,你對下屬又是怎麼做的呢?
20世紀70年代初期,某會館有一位青年部主任,不僅事業有成,做事也很有魄力。他所領導的青年部是當地青年組織中最活躍的團體之一。
青年部的文藝團,經常北上南下,東奔西走,在全國巡回演出。所到之處連連轟動,均獲佳評,如潮湧現。團員們各個士氣如虹、幹勁衝天,時常保持著最佳的狀態。
這位青年領袖能夠把一個小小的青年部搞得有聲有色,主要是他能夠抓住年輕人的心理,能夠與下屬同甘共苦,使下屬非常樂意和他合作。
每到一地演出,他例必坐在觀眾席最前一排,為團員們鼓勵和打氣。演出結束,除了上台與團員握手祝賀之外,拆除布景和收拾道具時,也少不了他的份兒。
這種人不擺領導架子,不把自己當領導看,但在下屬的心目中就是老大,有著很強的影響力,怎能不叫下屬為他鞠躬盡瘁呢?
真正的親近是主管要從心理上與員工保持親近,要采用參與觀察的態度與下屬保持聯係,適度參與下屬的團體,以了解他們的感覺與想法。作為一個下屬,如果當你悲傷時,有人替你分憂;當你快樂時,有人與你共享喜悅。那麼你會把他當做你的知己。作為一名公司的主管,如果對下屬悉心關照,想員工所想,急員工所急,就會有較大的功效。你關注我,我也會想著你,這就會讓下屬願意跟隨著主管打拚。
良好的溝通可以幫助雙方保持親近。在工作中,主管多和下屬溝通不僅是讓下屬感受到主管存在的最好方式,還可以讓下屬覺得主管是一個有人情味的人。彼此之間暢通無阻地交流,互相理解,緊密合作,主管才能有機會成為下屬的“領頭雁”。
身為主管要想成為下屬的“領頭雁”,除了和下屬搞好上下級關係之外,相應的工作能力也是必需的。如果是生活中,一個平庸的人不會對別人造成什麼嚴重的影響,但是在職場上,主管關係一個部門,甚至是一個公司的生存和發展,還有下屬的飯碗。所以,沒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必然難以服眾,更別說成為大家心目中的“領頭雁”。
主管要想成為“領頭雁”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必要的感情投資,一個是出色的領導力,兩者缺一不可。沒有一定的感情基礎,會弄得人心向背;沒有工作能力,無法為下屬帶來希望。
當下屬把自己的主管看成是“領頭雁”的時候,說明了他們相信跟著領導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才華,得到領導的賞識,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為了這一目標,他們也願意做“領頭雁”的左膀右臂。
那些下班和下屬吃吃喝喝的主管,忙碌的結果隻是表麵上的風光,而且容易被周圍的人誤以為不務正業。作為企業主管,在日常的管理中,善於主動去思考,善於主動去找問題而不是給自己找麻煩。隻要從正確的角度入手,建立主管的威信指日可待,企業管理效能提升也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