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成本管理的意義,我們還應當知道怎樣做好成本管理。而如何降低成本則是成本管理中永遠不變的主題。本節我們就將對成本降低的主要途徑進行介紹。
首先,我們來看降低成本的概念。降低成本是指在日常工作中將成本降低,通過技術、提高效率、減少人員投入、降低人員工資或提高設備性能或批量生產等方法,將成本降低。
其次,我們來看降低企業成本的傳統方法:
1.傳統成本管理實務對生產製造成本的協同控製
現代成本會計的7個主要職能是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製、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決策是成本會計的重要環節,在成本會計中居於中心地位。它同成本會計的其他職能是密切聯係的:成本預測是成本決策的前提,成本決策是成本計劃的依據,成本控製是實現成本決策既定目標的保證,成本核算是成本決策預期目標是否實現的最後檢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實現成本決策目標的有效手段。
2.幾種降低生產製造成本的方法和途徑
依不同的成本習性控製辦法,降低成本的途徑是采用變動成本分析法或稱直接成本分析法。變動成本分析法是把成本按其性態分為變動成本、固動成本、半變動成本。變動成本分析法是一種基礎方法,便於利用成本資料進行本量利預測和決策,且可直接進行成本控製和差異原因分析。
依事先采取標準作業的控製辦法,降低成本的途徑又有標準成本或計劃成本法,以及按三要素進行成本差異分析,便於企業編製預算,促進和簡化成本計算。其他生產製造成本管理方法還有責任成本會計、目標成本計算、質量成本會計、成本決策、成本預測。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方法在降低成本中顯現出越來越多的局限性。傳統方法陷入的誤區主要表現在:我國傳統降低成本的方法,從範圍上看局限於生產領域,從內容上看局限於製造成本,從時效上看局限於事中和事後成本控製。易使管理者較重視生產成本的控製而忽略對營銷成本、服務成本和後勤成本的控製,忽視了以全局的高度來審視企業成本,成本分析的方法對沒有納入會計核算範圍的成本行為缺乏分析等等,最終導致成本管理對提高企業效益的作用甚微,甚至製約了企業技術進步,誤導企業發展。
基於傳統方法在降低成本方麵的不足,我們再來介紹如何通過成本效益分析法降低企業成本
1.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意義
長期以來,我們在評價企業成本工作績效時,往往把成本升降作為唯一標準。至於這種成本耗費效益如何,卻不是產品成本指標本身所能反映出來的。所以,成本工作績效考核應通過投入與產出關係進行評價,在實踐中片麵強調降低成本,勢必挫傷企業為未來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來高昂,但從長遠來看卻必要的費用的積極性,從而影響產品更新換代和企業技術革新。
由於未能正確樹立成本效益思路,導致企業在競爭中注重采用低成本戰略,而忽視采用差異化戰略。企業投產新型差異化產品,從短期看往往開支較大,但實際上這些新型差異化產品可以擴大市場占有率,從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所以,為未來增效而正視樹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於企業競爭戰略的製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