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六卷·(1 / 1)

第九卷《北大授課》

本書是作者為北京大學不同係科授課的課堂記錄,副題為“中華文化四十七講”。與一般學術著作不同的是,它由教授和學生一起完成。課堂上北大學生的活躍、機敏、博識、快樂,體現了當代年輕人對中國古代文化的認可程度,頗具學術測試價值。作者在課堂中的作用,是對文化哲學的思維路線作整體引導。此書從初版至今,已幾度再版,在海峽兩岸受到遠遠超乎預料的熱烈歡迎。

第十卷《極端之美》

這是一部特殊的美學著作。作者的美學思想曾接受又擺脫了過於學理化的康德、黑格爾,更傾向於解剖具體美學範例如《拉奧孔》的萊辛。作者認為解剖範例應取其極端狀態為“臨界標本”,而中華民族在這方麵的範例有三項:書法、昆曲、普洱茶。其中普洱茶是一種極端性的生態美學範例,在美學的走向上具有開拓性。由於作者本人在這三項中都取得了社會公認的發言權,因此這部美學著作又包含著專業權威性。

第十一卷《世界戲劇學》

“文革”災難因發動全民批判《海瑞罷官》、全民獨拜“革命樣板戲”而爆發,因此在那十年間一直實行著“戲劇恐怖主義”,致使不少戲劇家為此入獄或喪生。本書作者就在這種背景下悄悄地以上海戲劇學院圖書館的外文書庫為基地,開始了“世界戲劇學”學術體係的構建。這是一個在拚死對抗中建立起來的國際級文化工程,完整地展現了驚人的學術良知。此書在“文革”結束後快速出版,幾十年來,獲得多項學術大獎,至今仍是這一學科唯一的權威教材。

第十二卷《中國戲劇史》

白先勇先生評價此書是“第一部從文化人類學高度寫出的《中國戲劇史》,在學術上非常重要”。二十八年前,在兩岸還處於基本隔絕的情況下,本書成了台灣書商首部盜印的大陸學術著作。

第十三卷《藝術創造學》

本書建立了完整的學術體係,全方位地論述了藝術的第一本性是創造,而不是中國社會廣泛誤讀的“遺產保護”和“傳統繼承”。本書所論,涵蓋古今中外,卻又主要取材於創造力最強的法國,以及創造態勢最為綜合的電影。本書曾被評為中國改革開放關鍵時期在人文學科上最有代表性的幾部突破性著作之一,也創造了高層學術著作獲得暢銷的奇跡。

第十四卷《觀眾心理學》

本書以獨創的學術體係,首次建立了實踐型的心理美學。曾因美學界前輩蔣孔陽、伍蠡甫等教授的強力推薦,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獎。與《藝術創造學》一樣,本書也因藝術實例豐富而成為很多藝術創造者的案頭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