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寫六卷·(1 / 1)

第十五卷《重大碑書》

這是作者應邀為各個重大文化遺址書寫的碑文,而書法也出於作者之手,故稱碑書。其中包括《炎帝之碑》、《法門寺碑》、《采石磯碑》、《鍾山之碑》、《大聖塔碑》、《金鍾樓碑》等。這麼多頂級文化遺址都不約而同地邀請一個並無官職的文化人書寫碑文,這樣的事從古未有。作者所寫碑文,都以現代觀念回視曆史,並以當代多數旅行者能夠順暢朗讀的古典文體寫出。書法用行書,但各碑因內容差異而采用不同風格。此外,本書還收錄了兩份重要的現代墓誌銘。

第十六卷《遺跡題額》

這也是一種“重大碑書”,隻不過並無完整的碑文,而隻是題寫遺跡之名,稱為題額。這些遺跡很多,例如:仰韶遺址、秦長城、都江堰、雲岡石窟、荊王陵、東坡書院、峨眉講堂、昆侖第一城、烏江大橋、張謇故裏等等。這些題額,都已鐫刻於各個遺址。作者把這些題額收入本書時,還敘述了每個遺址的曆史意義以及自己選擇題寫的理由。把這些敘述加在一起,也可看成是一種依傍大地實景的曆史導覽。

第十七卷《莊子譯寫》

這是對莊子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逍遙遊》的今譯以及對原文的書寫。今譯嚴格忠於原文,但不纏繞於背景分析、曆史考訂,而是衍化為流暢而簡潔的現代散文,借以展示兩千多年間文心相連、文氣相續。書寫,用的是行書。作者在自己所有的行書作品中,對《逍遙遊》的書寫較為滿意。這份長篇書法,已鐫刻於中國道教聖地江蘇茅山。

第十八卷《屈原譯寫》

作者對先秦文學評價最高的,一為莊子,二為屈原。屈原《離騷》的今譯,近代以來有不少人做過,有的還試著用現代詩體來譯,結果都很坎坷。本書的今譯在嚴密考訂的基礎上,洗淡學術痕跡,用通透的現代散文留住了原作的跨時空詩情。作者曾在北大授課時朗讀這一今譯,深受當代青年學生的好評。作者對這一今譯的自我期許是:“為《離騷》留一個盡可能優美的當代文本。”《離騷》原文多達二千四百餘字,曆來書法家很少有體力能夠一鼓作氣地完整書寫。本書以行書通貫全文而氣韻不散,誠為難得。

第十九卷《蘇軾譯寫》

這是作者對蘇軾前、後《赤壁賦》的今譯和書寫。由於蘇軾原文的精致結構,今譯也就更像兩則哲理散文。此外,本書又收錄了作者研究蘇軾的論文以及其他兩份抄錄蘇軾名詞的書法。

第二十卷《心經譯寫》

今譯《心經》,頗為不易;要讓大量普通讀者都能讀懂,更是艱難。今譯,是譯而不釋,也就是隻能將深奧的佛理滲透在淺顯的現代詞語中而又簡潔無纏,這是本書的努力。書中《寫經修行》一文,是對《心經》的切身感悟。此外,本書還收錄了作者研究佛教與中國文化關係的論文。作者對《心經》恭錄過很多版本,本書集中了普陀山刻本、寶華山刻本和雅昌刻本三種。其中作者對刻於寶華山的草書文本更為滿意。普陀山和寶華山都是著名佛教聖地,有緣把手抄的《心經》鐫刻於這樣的聖地,是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