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當遼東緊急,洪承疇肩負著明朝國家的命運匆匆出關時候,中原局勢正在醞釀著新的重大變化。

伏牛山一帶數百裏內雖然去冬缺乏大雪,今年春天雨水不足,莊稼人都發愁旱情嚴重,但比起平原地區,例如伏牛山和桐柏山之間的南陽盆地,旱情要好得多了。許多山頭,依然草木蔥蘢,山花爛漫。愈往深山,離大軍駐紮的得勝寨一帶愈遠,草木更加茂盛。站在得勝寨上放眼遙望,到處是黑綠綠的山頭,仿佛那些被草木覆蓋的、人煙稀少的連綿群山,偏不怕旱,敢與天公抗衡。

這是李自成進入河南後的第一個春天。這是一個不平常的春天,這是一個既有挫折也有勝利的春天。這是一個充滿著希望和潛伏著殷憂的春天。但是總的看來,這是一個向勝利高峰前進的春天。

自從回到伏牛山中以後,李自成將他的大部分精力投入練兵。他在開封城下所受的箭傷不重,很快就完全治好,僅在左眼下留一個不很顯著的傷疤。其餘在激烈的攻城戰鬥中負傷的將士,除少數殘廢之外,大部分都陸續好了。盡管攻開封城暫時受挫,但不同於在戰場上打了敗仗,將士的傷亡也小,所以士氣仍然很高,反而激起來將士們誓必攻破開封的決心。窮百姓依然不斷地有人投軍,騾馬也不斷增多,到了四月底,不僅全軍在繼續壯大,單就紅娘子的健婦營說,全營五百多健婦都有戰馬,而且還有幾十匹馱運輜重的騾子和大驢。在得勝寨附近的二十裏內,這兒那兒,山坳深處常聽見緊張練兵:金鼓動地,殺聲震耳。張鼐所掌管的火器營每日炮聲隆隆,硝煙騰起,散在林梢,遮住青蒼的山色。

奔襲開封的沒有成功和攻城受挫,在全軍中產生了意想不到的鼓舞作用。在許多天裏,七日夜攻打開封之戰成了全軍上下最愛談論的話題。那些參加攻城戰的人們都帶著驕傲的感情談他們的激烈戰鬥,那些不曾參加過攻打開封之戰的將士們,尤其是那些投順不久的大批新兵,常常懷著激動、羨慕和暗自遺憾的心情,聽別人談攻打開封的故事,然後自己對別人津津有味地轉述故事。在伏牛山中的義軍駐地,到處流傳著一些驚心動魄的激烈戰鬥故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因此,僅從攻打開封受挫後的士兵心理看,大軍的整個士氣看,也分明可以看見李自成的義軍正在等待著新的進軍,醞釀著更大規模的新的戰爭。

小將張鼐是被大家談論最多的一個人物。二月十二日清早,在距開封城六十裏遠的地方,他奉命率領一小隊輕騎,扮做官軍,離開大軍速行,趕在開封城尚未知義軍臨近消息的時候混進開封,占領西門,迎接大軍進城。宋獻策深知開封城高土堅,所以定此奇襲賺城之計。張鼐於辰巳之間到了開封西關,休息打尖,等候大軍。他身邊隻有三百騎兵,既要混進城去,殺散駐守西門官軍,又不能進城太早,以免在孤軍無援的情況下被城中官兵消滅。不料大軍因三天來日夜行軍,十分疲乏,步兵更是疲勞不堪,在最後的幾十裏路上耽誤了時間。張鼐在西關人不解甲,馬不卸鞍,等候大軍。由於他的騎兵軍容整肅,也不與老百姓說話,不向居民索取東西,使百姓不免奇怪,生了疑心。裏甲借照料茶水為名,詢問他們是哪裏人馬,何不進城。張鼐回答說是河南巡撫標營的官軍,從洛陽回師,防守開封,隻等候長官來到,即便進城。左等右等,仍不見大軍蹤影,簡直要把張鼐的頭發急白。

將近午時,張鼐得到塘馬稟報,言說六七裏外出現了一千多騎兵。他同時覺察,西關的百姓們已經看出來他的三百騎兵不是官軍,開始躲避,有的在忙著關閉鋪門。張鼐決定提前進城,不再等候,再等候就晚了。他將幾個頭目叫到麵前,目光嚴峻地看著大家,小聲說:

“我們現在進城,占據西門洞和城樓。敵人軍民眾多,一定會將我們包圍。弟兄們,我們拚著全部戰死,也要堅持到大軍來到。走!”張鼐的輕騎兵正過吊橋,城上和橋上同時有人大呼:“賊來啦!賊來啦!快關城門!”吊橋上登時大亂,百姓驚慌奔跳,互相擁擠,有人被衝下城壕,有人將挑子扔下逃命。張鼐的騎兵沒法迅速奔近城門。在混亂中有一個皮匠來不及逃進城去,回頭搶一扁擔,將最前麵的騎兵打下馬去,他自己也被第二個騎兵殺死。城上的人們因見義軍人少,都從城垛上露出半截身子,呐喊著向吊橋射箭和投擲磚、石。

張鼐見城門已閉,喝令騎兵速退。他立馬橋頭,對紛紛落在身邊的矢、石全不在意,向城頭連射兩箭,射中兩個敵人,使敵人不敢再從城垛上露出頭來。他的第三箭從城垛的箭眼裏射中敵人,驚破了敵膽,迫使他們隻能盲目地亂投磚、石和亂放箭,再不能傷害義軍。隨即,張鼐的騎兵退回來占領西關。他自己率領一部分騎兵攬轡仗劍,立馬街心,神態鎮靜,怒目東望,而使另一部分騎兵下馬登屋,麵對吊橋,引弓注矢。他曾經想著官軍會突然打開城門殺出,所以準備著隨時廝殺。過了很久,由劉體純和白旺率領一千多前隊騎兵趕到;又過很久,全部大軍才到。

高夫人、女兵們、孩兒兵們,都喜歡聽人們講說張鼐的這段故事。高夫人因為一向喜歡張鼐,眼看著他同雙喜都是在戎馬中長大,成了兩員十分有用的小將,所以聽到張鼐的這段故事就像做母親的聽到人們稱讚她的兒子有出息。高夫人身邊的女兵們喜歡聽張鼐的這段故事,是因為張鼐常來老營,身為重要小將,在高夫人前仍帶孩子氣,同女兵們相見也是呼姐稱妹,如同兄弟一般。孩兒兵們喜歡聽張鼐的故事,是因為張鼐原是從孩兒兵營出來的,至今仍關心孩兒兵營的事。所有上述各種人物喜歡聽張鼐在開封城下的故事,都是擺在明處的,大家公然談論,稱讚,為之欣然而笑。惟獨有一個人卻是在心中讚歎,高興,但不肯在人前多談。這就是慧梅。在閑時她常常不由得產生縹緲的胡思亂想:幾年之後,闖王得了天下,張鼐也是開國功臣,封侯封伯,而她已經同張鼐……每次想到這裏,她便沉浸在甜美的夢幻之中,暗暗心跳,眼神含羞,如有微醉,又泄露出若有若無的幸福的微笑。這其實不能說成笑,而是關不住的青春情懷。

但是在李自成的左右,卻很少有誰談到張鼐。他們經常談論的是如何練兵,籌餉,再攻開封,以及各種軍國大計。李自成按照不打仗時候的習慣,除親自處理全軍許多大事外,還經常請牛金星為他講解經書和《通鑒》。

到了四月上旬,正是俗話所說的青黃不接時候,糧食困難的情況明顯地出現了。雖然破洛陽時得到了很多金銀財寶和糧食,但因為人馬日眾,還得救濟百姓,糧食消耗很快。在普遍災荒嚴重的情況下,有大批金、銀、珠寶、古玩、玉器等都不能變為糧食,長久下去,必將坐吃山空。附近幾縣老百姓已經將地裏的豌豆莢吃光了,稍嫩的豌豆秧也吃了。他們靠山中野菜過活,吃蕨類植物的根和芽,吃野苜蓿,吃光了榆錢、蘆根和野藤的紫花,然後吃各種稍能下咽的樹葉和嫩草。於是,開始有人剝吃榆樹皮了,有人出外逃荒了,有老人倒斃在路邊了。李自成本來就不斷地拿出糧食賑濟得勝寨周圍二十裏以內的饑民,如今不得不拿出更多的糧食了。從開封回師時候,雖然沿路打糧,但得到的數量不多。目前還在不斷地派出小股人馬去附近州縣打糧,攻破幾座縣城。闖王和牛金星、宋獻策等經常商議,必須攻下富裕繁華的開封,才能解決困難。

為準備第二次攻打開封,李自成采納宋獻策的建議,命令張鼐的火器營加緊訓練。他每天出寨觀操,必去火器營停留很久,有時還親自點燃火炮。

四月下旬的一天上午,他請牛金星講書一畢,便率領劉宗敏、牛金星、宋獻策、李岩、田見秀、高一功等去火器營看試放新鑄成的兩尊大炮。因為這是第一次命匠人試製成的大炮,所以李自成特別關心,一定要擇定今天黃道吉日,親自觀看試炮。每尊大炮前都擺好一張供桌,上有紅紙牌位,上書“大炮將軍之神位”。炮身上貼著紅紙,上寫“開炮大吉”。牌位前擺著紙糊的三牲供品,清酒一壺,香爐一隻,瓦燭台一對。先由軍師宋獻策偕火器營主將張鼐,沐手焚香,向炮神虔誠三拜。宋獻策默誦事前擬就的幾句禱詞,然後抓起酒壺,斟滿杯子,澆在地上。隨即,四名炮手全是十字披紅,先向闖王等跪下行禮,然後走到炮前,每尊大炮兩人,虔敬地跪下叩了三個頭,暗誦祝詞,站起身,以酒澆地。接著別的士兵撤去供桌,炮手們開始裝藥,一個人先從炮口裝進幾斤火藥,另一炮手用長杵將火藥捅進炮膛底部。向接近炮膛底部的炮眼兒插進用紙加火藥做的引線,繼續裝藥,捅緊,裝入鐵彈。張鼐請闖王等後退十丈之外,立身大石背後,其餘眾多將士也都退到遠處,或藏身石背之後,或立在大樹之側,都做了萬一準備。張鼐隻後退三四丈遠,將手中小旗一揮,說聲:“點!”兩尊大炮的引線同時點燃。四個炮手立刻退到張鼐身邊,神情緊張,一齊注視迅速燃短的引線。劉宗敏叫道:

“張鼐速退!”張鼐沒做聲,直立不動,仿佛沒有聽見。他的神情鎮靜,等候火線著完。火線原是邊燃燒邊發出哧哧微聲,到炮眼外的部分著完時,微小的響聲忽止,所有人的心都收縮了。在極其短暫的片刻,一切出奇地寂靜。高一功猛叫一聲:

“張鼐速退!”張鼐似乎沒有聽見,繼續凝神等候,擔心引線有點潮濕,會在炮眼內熄滅。

突然,炮眼紅光一閃,緊接著炮口噴出火光,轟然兩聲,腳下土地一跳,群山震動,霎時間大炮前一片硝煙。在大炮響時,所有在附近看試新炮的人們都本能地將腰身一貓,躲在大石或大樹後邊;四名炮手也往下猛一蹲,同時驚呼:“小張爺!”張鼐看見紅光時趕快張開嘴巴,並不躲避。炮響之後,他迅速跑近大炮,用手摸一摸,放下心來,高興地回頭大聲說:

“成功啦!成功啦!既沒有炸裂,也沒有熱得燙手。好,弟兄們,再放一次!”當炮手們又興奮又快活地掃清炮膛,準備重新裝藥的時候,闖王和眾文武都走近來了。檢視炮身、炮架,不住稱讚。過了一刻工夫,有一弟兄從對麵二裏外的小山腳下飛馬馳回稟報:兩顆炮彈都打到對麵山腰,一顆彈打斷一棵鬆樹,一顆彈入地一尺多深。闖王更加高興,對宋獻策說:

“有幾十尊這種大炮,下次攻開封不用愁了!”劉宗敏正要說話,看見吳汝義帶兩個親兵騎馬奔來,便對汝義說:

“子傑,剛試了新炮,十分成功,可惜你晚了一步。你莫急,馬上還要再來一次。”吳汝義下馬笑著說:“我聽見了炮聲。隻要成功,下次攻開封就狠用炮轟。闖王,我有事前來稟報,真是意料不到!”闖王愕然:“什麼事意料不到?”吳汝義引闖王離開圍觀大炮的眾兵將六七丈遠,小聲向他稟明。李自成確實意料不到,起初感到驚奇,但隨即就十分高興,認為這是一件大大的好事。他對吳汝義說:

“等看過再試一次大炮,我就同軍師和捷軒回老營。看來我們的大事該成功啦!”於是李自成和吳汝義重回到大炮旁邊,觀看裝藥。

吃午飯以前,李自成偕劉宗敏、高一功、牛金星、宋獻策、李岩等回到老營。在路上,劉宗敏等已經知道羅汝才從棗陽境內派專人前來得勝寨,帶有書子一封和許多貴重禮物,向闖王問候並表示想念之意。在看雲草堂坐下以後,大家將羅汝才的書子看了一遍,沒有來得及仔細議論,午飯便擺了上來,而平時常同闖王一起用飯的老醫生尚炯也進來了。李自成向吳汝義問:

“下書人是什麼人?為何不請來吃飯?”吳汝義說:“他剛來到的時候我問過他,他說是曹操的遠房兄弟,比曹操小幾歲,名叫羅汝明,起小跟曹操當親兵,如今在曹營中管點雜事,不曾帶兵。”李自成眨眨眼睛,默思片刻,忽然說:“啊,我見過他,幾年前見過他!他臉上有幾顆碎麻子,嘴唇厚厚的,是不是?”“就是他。你的記性真好!”“是的。他這個人略識幾個字兒,我不知道他的表字,隻記得他排行老十。既然是他,何不請來吃飯?”吳汝義笑著說:“他說他雖是曹帥的本家兄弟,在義軍中卻是名微職卑,高低不肯前來。還說他同闖王坐在一個桌上吃飯,反而很受拘束。他要等闖王吃畢午飯,再來拜見。”自成也忍不住笑起來,說:“豈有此理!既然是奉曹帥之命遠道下書,縱然是一名普通小校,我們也要以禮相待,何況他是曹帥的本家兄弟!你再去請他一次,對他說:倘若他不肯來,我就要親自去請啦。”吳汝義又去請羅汝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