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四月二十八日申時,盛京城八門擂鼓,聲震全城,連郊區的居民人等也驚動起來。原來是從山海關來了消息,知道打了個大大的勝仗,把李自成的人馬全部打敗了。可是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的正式奏報還沒有來到,所以盡管八門擊鼓,朝廷上並沒有舉行慶祝,隻是大家都懷著十分振奮的心情,等待著攝政王多爾袞的正式奏捷。留守主持盛京朝政的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將這一好消息報進宮中後,皇太極的大妃才吩咐當晚在清寧宮中慶祝。
福臨的母親、莊妃小博爾濟吉特氏,先到清寧宮向大妃賀喜,隨即回到自己宮中,在佛像前焚香磕頭,祝願多爾袞順利地進占燕京。在皇太極留下的眾妃之中,隻有她對山海關的捷音最為激動。她將福臨抱起來,放在腿上,含著興奮的眼淚,說道:
“孩子,你叔父睿親王已經打敗了幾十萬流賊,進了山海關,不久就要攻克燕京了。進了燕京以後,你就是中國的皇帝了。我的小皇上,你快要到燕京做皇帝了。”“我不去燕坑。”“不是燕坑,是燕京。”“我不去。媽媽不去,我也不去。”“你要去,一定要去,媽媽也要去。”“還回來麼?”“隻要到了燕京,消滅了流賊,你就是中國的皇上,住在燕京,不再回來了。”“媽媽,你想去燕京麼?”“燕京地方好,宮殿好,比這裏好得多。”福臨不再問了。他不能想像燕京的宮殿到底怎樣好,大概比大政殿的房子還要大一些,也有像鳳凰門那樣的高台子。他望望媽媽,看見媽媽在想心思,便從莊妃腿上溜下來,跑到院中玩去了。
小博爾濟吉特氏回到自己的西廂房中。她麵前浮現出多爾袞的影子。對多爾袞改稱攝政王以及他最近打的大勝仗,她心中都十分高興,對他更增加了尊敬和愛慕之意。可是她又暗暗地有點憂慮,害怕多爾袞功勞越來越大,權勢越來越高,將來會不會忠心輔佐小福臨當皇帝呢?
山海關大戰之後,多爾袞統率的征服中原的大軍陸續進入關內,其中包括滿洲八旗精銳、蒙古八旗精銳以及漢軍八旗的人馬。滿蒙諸王、貝勒、貝子、公、固山額真差不多都來參加這次戰爭。漢人方麵則有原來投降的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可喜等,現在又增加了吳三桂的關寧兵,一共有二十多萬人,成為萬曆年以來一次集中最強大兵力的進軍。多爾袞命他的兄弟英郡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統率大軍不停地追趕李自成,希望在李自成到達北京後,來不及進行大的搶劫和破壞就匆匆逃走,將一座完整的北京城留給清兵;更希望在李自成逃回陝西之前被他一戰消滅,好使他騰出手去實現他的征服中國的野心。
吳三桂的關寧兵走在大軍前麵。一天晚上,崇禎太子混在亂民和潰兵裏邊,帶著一個太監前來尋訪吳三桂。吳三桂聽了親信中軍的稟報,吃了一驚。怎麼辦呢?他知道,如果他不救太子,太子八成會死在亂軍之中;或被清兵提去,絕不可能活下去。他是世受明朝皇恩的大將,按良心應該搭救太子,可是他又害怕救不了太子,反而被多爾袞知道,說他懷有二心。他沉默片刻,下了決心,對中軍悄悄地說:
“我現在是泥菩薩過河,自己也救不了自己,哪有力量搭救太子,保他平安無事?可是我也不能把太子獻給滿洲人。你告訴太子,讓他向別處逃生吧,不要在這裏逗留了。”中軍剛剛轉過身去,他又把他叫回來,自己繼續低頭尋思。要不要把太子獻給多爾袞呢?既然投降了滿洲人,無毒不丈夫,將太子獻出,多爾表會更加相信他。可是他又心中不忍,向中軍問道:
“李自成兵敗之後,為何不殺太子呢?”中軍向前走了一步,悄悄地說道:“李自成不但沒有殺害太子,連永王、定王,還有宗室藩王一大群,全都沒有殺害,命他們各自逃生。”吳三桂說:“這倒奇了,你可問過,李自成為什麼不殺他們嗎?”中軍回答說:“據太子告我說,李自成對他們說:‘勝敗兵家常事,這是我同滿洲人和吳三桂之間的戰爭,與你們無涉。不是你們勾引他們的。我殺你們很容易,可是像這樣事情我不做,也用不著把你們帶回關中,你們各自逃命去吧!’”吳三桂一聽,心裏翻騰了一下,想道,李自成尚且不殺太子,不殺永王、定王等人,我吳三桂畢竟世受國恩,崇禎沒有對不起我的地方,我何必要殺太子呢?隨即他又對中軍說道:
“你去讓他們走吧,一定想辦法讓他們能夠逃出這一帶,囑咐他們不要停留,趕快隱名埋姓,遠走高飛,千萬不要對別人露出口風,說他曾經來到我們軍營。”中軍聽了吳三桂的幾句囑咐,感動得噙滿兩眶眼淚,輕輕回答一句“遵命”,轉身便走。還沒有走出軍帳,又被吳三桂叫回來。中軍猜到吳三桂又要變卦,心中猛然涼了半截,回到吳三桂麵前,肅立不動,也不敢問話。吳三桂望望他,問道:
“是誰指引太子來到我們軍中的?這麼巧,竟會找到我的中軍老營,你可問了沒有?”中軍小聲回答說:“太子離開李自成之後,藏在一個村中,那村中老百姓都逃光了,隻剩下一個老漢,原是私塾先生,因身上有病,守著母親靈柩,沒有逃走。太子求這個老漢把他隱藏起來。老漢認出來他不是一般的小孩子,就問他是不是太子。太子看老漢很忠心的樣子,就說了實話。老漢趕快跪下去,對他哭了起來,然後把他同太監藏在紅薯窖中。今天晚飯後,老頭子向我們一個巡邏小校問出來王爺駐紮的地方,就對太子說:‘目今到處都是胡人,你逃不出去的,隻有一個辦法,不知太子願意不願意?’太子說:‘隻要能夠救我不死,隻管說出。’老頭子說:‘如今平西伯吳三桂就駐在近處,明天五更還要繼續追趕流賊,現在隻有他能夠救你。’太子說:‘吳三桂也投降了東虜,我怎麼敢去見他?
’老頭子歎了口氣說:‘我看他投降東虜也是萬不得已。大明朝廷對他有恩。太子現在難中,前去找他,他如果是懂事的人,會連夜保護太子,率領他手下幾萬人馬,離開胡兵,從此往南,擁戴太子,恢複大明江山。全國臣民聽說太子還在人間,又有吳三桂擁戴,必然各處都舉起義旗,太子的性命就能保全,大明江山也不難恢複。可是,這是一步險棋啊!小民不敢做主,請太子自己斟酌吧。’太子說:‘現在沒有別的辦法,就試試吧。萬一吳三桂把我送給胡人,我也不怕,我父母都已殉國,我也應該隨父母於地下。’這樣老頭子找到我們一個巡邏的小校,先同小校談到大明故君殉國的事,看見小校頗有思念舊主之情,就悄悄地把太子下落告知,問他能不能把太子引到王爺的中軍老營。這小校不敢做主,就向他的長官暗中稟明。我們的將士盡管在山海關投降了滿人,可是畢竟是漢人,是大明臣子,所以就把太子和侍候他的太監帶到中軍老營,同我見麵,我就趕快前來向王爺稟明。”吳三桂本來正在思索,準備重新拿定主意,將太子獻給多爾滾,聽了中軍這一番稟報,心中又一次翻騰了一下。想著這個老漢並沒有吃大明俸祿,尚且如此忠於故君,難道我就這樣沒有人性?這事可不能做呀!他又想到,盡管關寧兵在山海關投降了滿人,可是手下將士並不完全同意,北翼城的叛亂就是一個例子。如果趁眼下太子有難,我再落井下石,將手無寸鐵的太子獻給多爾袞,將士們豈不要離心?……這樣反複一想,他又一次拿定主意,對中軍說:
“既然這樣,你趕快送太子逃走吧。凡是知道這件事的人,不管誰,不準露出一絲口風。若有人露出來一絲口風,立刻殺掉!那一個老頭子,你也要親自去找他,囑咐一番,萬一他不很牢靠,也隻好殺人滅口。你趕快去辦,千萬要機密!”吳三桂休息到四更天氣,便又率領人馬前進。路過範家莊時,他的父親已經由仆人們找到一具棺材裝殮了。他撫著棺材痛哭一陣,草草祭奠。留下一名家將和一百名親兵,護送吳襄的靈柩去山海關海寧城中停放。由於多爾袞催促進兵很急,當他祭奠父親的時候,豫郡王多鐸已經率領清兵西去,所以他不敢在範家莊多停留,繼續前進。走到玉田和通州之間時,遇到了從北京逃出來的一名家人,知道他母親以及他一家主仆三四十口都在李自成退回北京的當天被斬了。他放聲大哭,幾乎栽下馬來。但是這事情也在他意料之中,所以哭過之後他便吩咐一個中軍副將率領三百將士,另外再派一名會辦事的讚畫,趕往北京去料理全家的後事。遵照多爾袞的令旨,吳三桂不敢多派將士進入北京城。他自己必須趕快率領關寧兵星夜追趕李自成。大軍繞過左安門、永定門、右安門和廣渠門,直奔盧溝橋,加上滿蒙騎兵、漢軍步騎兵,但見北京城外黃塵蔽天,馬蹄動地,日夜不停地向真定方麵追去。
自從李自成退出北京以後,明朝的一群投降李自成的官僚自動地出來,以五城禦史的名義維持城中秩序,等待關寧兵馬到來。城中到處以搜捕“餘賊”為名,互相告訐。士民們都在盼望吳三桂大軍速來,擁立太子登極。
四月三十日下午,忽然滿城哄傳吳平西伯的關寧兵已經來到北京城外,並說吳三桂有牌諭要京城官民明日上午出朝陽門接駕。實際上誰也沒看到牌諭,但是以訛傳訛,好像千真萬確是吳三桂護送太子返京,從此要恢複大明江山了。城中父老百姓本來對於明朝的二百七十多年江山就很留戀,加上李自成進北京之後的許多措施使他們大為不滿,如今一旦聽說太子將要返回京來繼承皇位,重建大明江山,很多人喜極而悲,不覺哭了起來。大家紛紛地趕製白色頭巾,準備好正式為先帝後戴孝。東城禦史也趕緊派兵丁保護吳三桂的住宅。
還有些士民相約,一起一起地到吳公館為死了的吳家人焚化錢紙,點燃蠟燭,送去供香。大家都把吳三桂當作了大大的忠臣。此外,這兩天來京城一片混亂,許多有錢人家一天到晚驚驚惶惶,也希望吳三桂來恢複秩序。還有一些人,在李自成大軍退出北京後,他們趕快向鄉下逃去,害怕吳三桂進京以後懲辦他們投降李自成的罪。可是一逃到郊外,特別是逃到西山一帶,被搶劫的很多。有真正的盜賊,也有老百姓裝扮成盜賊的,看見這些做官的平時作威作福,李自成來了趕快投降,李自成一走又逃到鄉下,自然要乘機搶劫一番。
逃下鄉來的官紳人家嬌妻美妾遭到強奸和戲弄的事也屢有發生。這些官紳們隻好又趕快逃回北京,想辦法找門路,以便太子回京後能對他們寬大處理,仍然給他們官做。總之,人們是懷著各種不同的心情,迎接吳三桂護送太子回京。
直到此時,大家仍誤以為吳三桂是向滿洲借兵複國,報君父之仇,並且哄傳太子在吳軍中,明日將擁護太子登極。有人知道吳三桂在山海關投降滿洲的事,但不敢亂說,半信半疑,他們總覺得吳三桂不是真降,隻是向滿洲人借兵。吳三桂擁立太子是真的,投降滿洲是假的。
五月初一日,人們等了整整一天,沒有等到盼望中的太子。初二日,天色剛剛明,朝陽門大開,官紳士民便紛紛擁出城去,一個個衣冠整齊,在五裏外的路旁擺了香案。老百姓不能同官紳站在一起,分成一團一團,在曠野路邊恭候。雖然早晨有嚴霜,還刮著冷風,天色陰沉,可是許多人心裏倒是愉快的,因為太子畢竟還活在人間,馬上就要登極了。隻是在香案上不能寫明大明字樣,這是錦衣衛使和五城禦史一再囑咐的,這使歡迎的百姓心中又生出一個疑問:到底是不是太子回來呢?
錦衣衛使吳孟明已經死了,接任的是羅養性。經過崇禎的亡國和李自成的占領北京,東廠和錦衣衛的偵事機構全不存在,所以羅養性的消息也不靈通。他風聞吳三桂投降了滿洲,但又聽說太子確實在吳三桂營中。今天來北京的,既有大明太子,又有北朝諸王。羅養性曾在李自成占領北京期間受到拷掠,逼出了許多銀子。他盼望太子回來恢複大明江山以後,念他在李自成占據北京期間曾吃了很多苦,仍叫他做錦衣衛使。但是他同時在心中也作了退一步的打算:若是滿洲人當了中原之主,他也要奉為主子,保住自己的前程,不再遭殃。他滿心痛恨的是李自成,是“流賊”滅亡了他所依靠的大明江山,以後不管誰來做皇帝,他都決定老老實實地稱臣。所以他昨天就吩咐手下一班官員們帶領重新招集的錦衣旗校和兵丁,連夜將鹵簿、龍輦都準備好。今天天色一明,他就親自指揮錦衣旗校將這些東西陳列在朝陽門內,然後他自己去朝陽門同官紳們站在一起迎駕。
多爾袞用罷早飯,離開通州的駐地,動身赴京城。在北京東郊迎接的官紳士民多數以為迎的是太子,是由吳三桂的軍隊護送前來的太子,於是大家伏地跪接,有的人落下眼淚,嗚咽出聲。但也有人聽見前邊奏的樂聲中有海螺的聲音,覺得不是大明的音樂,心中詫異,偷偷抬起頭來,看見來人的裝束和打的旗幟都不是明朝關寧兵的裝束和旗幟,不禁在心中驚問:“怪啦,這是怎麼回事兒?吳平西伯盡管駐在山海關外,畢竟是大明的將軍啊,怎麼這服色不對?”再偷眼一打量,看得更清楚:原來這些新來到的將士和兵丁都刮了臉,剃了頭,有的辮子露在外麵。他們忽然在心中驚叫:“哎喲,我的天,這不是咱大明的人!”當多爾袞來到以後,大家不知他就是多爾袞,隻看見他留著發辮,袖子是馬蹄形的,威風凜凜。大家十分驚駭,驚駭得簡直說不出話,隻是仍然跪在地上叩頭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