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會做飯的人,是什麼菜都會煮的,但有些原則,像——
水餃:配料有小白菜(為主)、油條、冬粉、豆幹(為輔),小白菜要浸鹽水再擠幹(如此醬油的料才能入味),水餃的餡必須要熟、要爛才可口。
麵:煮麵時,麵不可以用水燙,吃麵要趁熱吃,不宜冷卻,所以有句話說“吃麵不等人”。麵若太燙,吃時可用兩個碗來吃。
吃水餃和吃麵是不用配菜的。
臘八粥:用蓬萊米,並加一把糯米(增加稠度),配料有小白菜、胡蘿卜、豆腐、花生、黃豆、生薑米、胡椒、一大碗油等。煮好時很稀,半小時後很稠,那就標準了。
臘八粥有“粥中之王”的美譽,粥的起源很早,《禮記》中記載,饑荒或旱災時,政府施粥賑濟,可見粥在中國已頗有曆史。
無論在南方、北方,貧苦或富裕的人家都習慣在早餐吃粥,隻是各地的稱呼不同,北方叫“”或“稀飯”,廣東、福建稱“糜”,江南稱“粥”。
粥的原名叫“鬻”(較稀的湯飯),按其字是將米放入鬲(大鍋)內煮,演變到後來將“鬲”字去掉,而成“粥”字。前人將粥分得更細,米煮稀叫“糜”,較稠叫“”,更稀的叫“酏”。
《粥記》中記載,每天早上起來後吃一碗粥,等消化後,胃呈空囊,就會引起食欲,粥中殘留的油分,對胃腸很好,這是吃粥的秘訣。粥可以調整胃的情況,促進胃液的分泌,幫助消化,當然對胃有益。
怪不得在我國不論富貴、貧苦人家或南北,粥都是很通俗的食物,佛門也常讚歎粥有十利。
做素食要簡單、單純、保持原味,不要花太多時間。刀功、火功、配料、調味等都不可忽視。除此之外,一顆供養心,給大家吃得歡喜,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