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問我:“最喜歡吃什麼?”此話如果是在四十年前問,我就會回答,而且是毫不猶豫地大談特談;如果是在三十年前問,我也還會回答,隻是要經過一番周折;但是如果是現在問我,我卻已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四五十年前,因為沒東西可吃,也不曉得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其實隻要有得吃,都覺得好吃,尤以麵食最好吃。

三十年前,是知道自己歡喜吃什麼,但並沒有特別去區分好吃或者不好吃。雖然仍喜歡吃麵,是當時的感覺,原因很單純:

一、吃麵很方便,與我不喜歡麻煩人的性格和喜好簡單的生活有關。

二、一碗麵,有菜、麵、湯、油,一應俱全,不再需要另外的菜料。

三、年輕的時候,曾聽過叢林的長老說,吃麵可治胃痛、感冒、頭痛、虛軟等毛病。也就是等於“粥有十利”。同樣地,麵也有十利吧。

所以一碗麵很好、很快,也不麻煩人。後來,吃麵也到了可有可無的地步,一直到現在就不知道自己歡喜吃什麼了。

偶爾徒弟做一道菜,心中讚美,也表示好吃,以後我就吃不到同一道菜。為什麼?徒弟說:“總不能老是請師父吃同樣的菜啊。”

有時候看到徒弟很辛苦、很用心地為我準備一桌菜,即使都不覺得好吃,為了嘉勉徒弟的辛勞,也隨意指出一道放在麵前的菜,假借讚歎他,以後我天天都會吃到同一道菜,甚至一連幾個月,問他:“為什麼你天天都弄同樣的菜給我吃呢?”“因為師父喜歡吃啊。”

不知道是誰發明了“素烏魚子”。自此,在我餐前經常都放著這道菜。其實在我有生以來,直到今天,我從未曾用筷子夾嚐一塊。因為大家都說“師父喜歡吃”,我也就不吭聲。因為大家肯替我吃,我也就不反對用我的名義準備這道菜。

有人說,跟隨我最好、最有口福,都能吃到上堂齋。但是到今天很多人都沒看出我的性格,盡管我麵前有很多道菜,我永遠隻吃放在麵前的一兩樣菜。

假如現在問我喜歡吃什麼,勉強來說是:用冰水泡熱飯,或用冷飯泡熱茶,附上一小碟鹹菜,吾願足矣。

我一生之中很會利用時間,不喜歡在吃的上麵花費太多時間,尤其不喜歡參加宴會,怕費時曠日。所以要宴請我,一碗麵我會很高興地接受,否則,就有違厚意了。

但不幸的是主人見我將菜吃完,再加再添,我勉強吃完,又再次挾菜,這真是苦不堪言了。

走遍了世界的角落,對各地的食物我也能怡然自得。如:韓國的泡菜,我很喜歡;日本特殊醃製的黃蘿卜,也覺得很好吃;美國早餐的麵包牛奶,我也很習慣;中國台灣的清粥小菜,我也不挑剔。似乎每一個環境、習俗的飲食特色,我都很能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