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門學報·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24

過去一般人學佛,都是希望能“了生脫死”。所謂“了生脫死”,能夠透視人生的真相,了解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當下活得自在,這就是“了生”;能夠認識死亡後的世界,對未來充滿信心與希望而無懼於生死、超越生死,這就是“脫死”。若能進一步幫助別人認清生死實相,同樣解脫自在,就叫作“自覺覺他”,就是大乘菩薩道的實踐,也是人道的完成。

——《普門學報·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25

在古老的觀念裏,生之可喜,死則可悲。當人之生也,弄璋弄瓦,百般慶賀;一旦撒手人寰,呼天喊地,悲泣萬分。其實,人出生時,就注定死是必然的結果。所以,人之生也,都要死亡,又有何可喜?人之死也,如冬去春來,又有何可悲?生死一體,生了要死,死了再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循環不已。

——《迷悟之間·生死一如》

26

佛門對於“死”,有一套情理兼顧的處理方法:

(1)在病重時,登門探病,與病者及家屬談論佛法,安撫身心,也可誦經祈福,作懺消罪。若因此康複,則前往道賀,並且觀機逗教,舉事證理。

(2)在臨終乃至往生時,為其助念,使之安然離去。

(3)往生之後,七七日內,乃至出殯送葬,家屬可為亡者誦大乘經典,增添功德以為往生資糧。

——《普門學報·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27

有關喪葬禮儀,應注意下列幾點:

(1)不要虛榮:現在的人遇到喪葬事宜,常以虛榮心處理,要做得比別人奢華,實在不必要。其實,尊重亡者的心願,才是最重要的。

(2)不要鋪張:喪葬事情,不講究有多少樂隊、多少花車,莊嚴、肅穆勝於吹吹打打。尤其這是個人家庭的事,何必勞師動眾。

(3)不要迷信:治喪無非求死者安、生者孝,一盡孝心悼念而已,不必刻意造作。

(4)不要執著:許多風俗其實都是人為的,如看地理、風水、日期,都是迷信,太過執著,於事無補。比方說,一定要看什麼日子,日子不好就不吉祥。世間哪有什麼一定的日子?我們這裏是白天,美國倒變成晚上了。所以,不一定迷信時辰,也不一定執著地理,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隻要心好,時時處處都好,誠意比虛節重要。

——《佛教叢書·儀製·喪葬禮儀篇》

28

站在佛教的觀點來看,我覺得捐贈器官含有生命延續、內財布施、資源再生、同體共生等意義。我們的生命是不死的!身體雖有老病朽壞的時候,但生命如薪火相傳,是永恒無限的。通過器官捐贈,帶給別人生機,也是自我生命的延續。

——《普門學報·佛教對“安樂死”的看法》

29

醫學上以動物做實驗,目的是救天下蒼生,所謂“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的價值不一樣。醫生從事醫學研究,目標遠大,有時也可以不拘泥於小節。不過,做實驗不得已要殺生時,如果能帶著“對不起”“感恩”的心態,並將實驗功德回向給被犧牲者,就比較圓滿了。

——《普門學報·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

30

每個人活在世間,難免會有缺陷,何必要求死後一定要“全屍”呢?再者,一個人隻要有願,有心把自己的身體布施出來利益別人,就不怕因器官摘除而因痛生瞋,造成無法安詳往生極樂淨土的顧忌。所以,對於死後八小時不能移動身體,甚至不能捐贈器官的這種觀念,早已不合時宜。現代人的思想應該隨著時代而進步,應該正確地認識生死。

——《普門學報·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31

在充滿缺陷而不圓滿的人間,我們應該尋求精神世界的圓滿、悟道世界的圓滿、信仰世界的圓滿。例如,認分就是圓滿,知足就是圓滿,接受就是圓滿,包容就是圓滿。乃至現在講究同體共生、尊重包容、互助友愛、共享共榮,都有助於人生的圓滿。甚至學習佛陀的“自覺覺他、自度度人、自他兩利”,都是圓滿。

——《普門學報·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32

當你捐出一個眼角膜,就能把光明帶給別人;當你捐出一顆心髒,就能給別人生命的動力;當你捐贈骨髓,就是把生命之流,流入他人的生命之中。所以,器官捐贈是自利利他,是十分有意義的事,值得全民推廣、響應。

——《普門學報·佛教對“安樂死”的看法》

33

生命是很寶貴的,能不殺生盡量不殺生。平時要保持居家環境的清潔,避免滋生蟑螂、老鼠等,縱然有時候不得不傷害它們,也不能帶著“打死你、殺死你”的心態,應該心存歉意,如此罪過也會比較輕。世間上無論什麼東西都有生存的權利,廣義的殺生,如一朵花原本可以開一個月、兩個月,不好好照顧,它很快就萎謝,這也是殺生;衣服原本可以穿三年、五年,不愛惜它,三個月、五個月就壞了,這也是殺生。現在是重視民權、生權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應該尊重生命。

——《普門學報·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

34

自殺是愚癡的行為,自殺者不能引起別人的同情,更不能獲得家人的諒解,所以有自殺念頭的人,自殺前應該多想一想,如日本青木原自殺森林入口處的告示牌說:“生命是雙親所給予的珍貴之物,請再想想你的父母、兄弟和孩子。不要一個人煩惱,請試著與我們談談。”自殺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當然更不是最好的方法。有自殺念頭的人,應該找人好好談一談,隻要自己多給自己一些機會,生命就會再現生機。

——《星雲法語·關於自殺》

35

自殺是很自私的行為,不但傷害自己的生命,還把痛苦留給別人,這怎能安心、怎能解脫呢?再說,一個人既然連死都不怕了,為什麼不提起勇氣活下去呢?所以,希望大家都能珍惜生命,不要輕易傷害自己。

——《普門學報·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

36

對於人生,不必想得太過悲哀,世間上的一切都是有因有果,壞的因果也能轉變成好的因果。人間千萬條道路,何必隻選擇自殺一途呢?

——《普門學報·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

37

有些人以為自己有權力來決定自己的生死,但從“緣起”真理來看,我們的生命是由父精母血所和合產生的,是因社會士農工商提供日用而繼續存活的,所以世間上沒有一個實體的“我”。生命既是天地萬物自然所共有,所以凡自殺、殺他都是逆天行事,違反自然。

——《當代人心思潮·自然與生命》

38

放生最大的意義,是先放人一條生路,給人方便、給人救濟、給人離苦,才最為重要。我們應提倡隨緣放生,不要刻意放生。花草有花草的生命,物品有物品的生命,保護它、珍惜它、延長它的生命,這才是佛教徒應有的護生觀念。

——《星雲日記》

39

佛教說人生、世間都是無常的,所謂“無常”,就是遷流、變易的意思。其實無常並不可怕,隻要對無常有正確的認識就會知道,因為無常,才有希望;因為無常,才有未來。無常,讓人會珍惜生命;無常,讓人會珍惜擁有;無常,讓人會珍惜因緣;無常,讓人會珍惜關係。

——《普門學報·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40

“動”是生命的活力,人生的意義在於能動。因為動,人才有思想,才有感情,才有活力;“懶”,不動,即不懂生命意義。

——《星雲日記》

41

人生如一盤棋,每一個人都是一顆棋子,有時擺在重要的位置,是將、是相,有時擺在不重要的位置,成為小兵、小卒。有時一盤棋,到了最後,小兵、小卒也能立下大功。所以,一顆棋子,倒不計較開始的大小,而要在乎最後立功多少。

——《迷悟之間·棋子》

42

無常苦空雖為人生實相,但在無常之中,我們皆有一顆不變的真心,也就是不生不死的生命。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生命本來就是“永生”、就是“不死”的,死的隻是肉體,生命之流、生命之水是永恒不滅的。

——《普門學報·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43

佛學,就是開展智慧之學。透過學佛,把痛苦、煩惱等轉化為經驗、智慧,以提升自己、擴大自己,才能圓滿。因此,人生縱有缺陷,借由信佛、學佛、行佛、心中有佛,可以達到圓滿。

——《普門學報·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44

蓮花因為汙泥,而更莊嚴清淨;鮭魚因為逆遊,而更勇猛奮發;探索者不怕危險困難,正因為可以挑戰自己的體能極限;參禪者不怕腿酸腳麻,也是向自我內在的陋習挑戰。人生正是因為有著種種的橫逆阻攔,而我們不斷超越升華,才顯出意義。因此,人生困頓,更要堅強;世道崎嶇,更要勇敢;處事難公,更要自愛;做人難正,更要實在。

——《星雲法語·人生當自強》

45

人生二十最:

(1)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2)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

(3)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無知。

(4)人生最大的錯誤是邪見。

(5)人生最大的失敗是驕慢。

(6)人生最大的煩惱是欲望。

(7)人生最大的無明是怨尤。

(8)人生最大的憂慮是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