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人生最大的過失是侵犯。

(10)人生最大的困擾是是非。

(11)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

星雲語錄

“動”是生命的活力,人生的意義在於能動。因為動,人才有思想,才有感情,才有活力;“懶”,不動,即不懂生命意義。

(12)人生最大的勇氣是認錯。

(13)人生最大的收獲是滿足。

(14)人生最大的能源是信仰。

(15)人生最大的擁有是感恩。

(16)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寬容。

(17)人生最大的本錢是尊嚴。

(18)人生最大的歡喜是法樂。

(19)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

(20)人生最大的發心是利眾。

——《星雲日記》

46

我們應該如何把握短暫的時間,去創造永恒的生命呢?佛教認為證悟法身,生命即能永遠存在。因為法身盡一切時,遍一切處,無時無處不在。如佛陀雖然已於兩千五百多年前進入涅槃,但是,他的生命卻留在無盡的時間、遍布在無限的空間裏。時至今日,大家仍然繼承著他的生命,並且不斷地在發揮著,這就是生命的永恒。

——《人間佛教係列·佛教與生活·佛教與生活(一)》

47

人到世間上來,除了要把握時間、爭取時間、利用時間,多做有益社會人群的事,以延長時間上的壽命之外,更應努力創造美好的語言壽命、芬芳的道德壽命、顯赫的事業壽命、不朽的文化壽命、堅定的信仰壽命、清淨的智慧壽命、恒久的功德壽命、互存的共生壽命,如此才是真正擁有了福德與長壽。

——《普門學報·人間佛教的藍圖》

48

許多成功的企業家,他們開創事業,造福邦梓,澤被社會人群。例如,創建公司、工廠,一經營就是幾十年,甚至百年老店。他們不但本身投注畢生的歲月,而且子子孫孫繼承不輟,這就是一種事業上的壽命。

——《普門學報·人間佛教的藍圖》

49

長壽,不是肉體活到八十歲、一百二十歲,就叫長壽。除了肉體上的長壽以外,最重要的,我們還要有:

(1)言教上的長壽:我們的一句話能讓他人有所幫助,能流傳久遠;我們的教育能被大家接受,就是言教上的長壽。

(2)工作上的長壽:工作要有恒,要敬慎持久。在工作上也能因為自己立下良好的工作典範,讓後進者有規可循,事半功倍。

(3)功德上的長壽:要有益於人類、社會,讓功德能持之以久。鋪一條路,可以讓眾人走幾百年;造一座橋,可以讓眾人安度彼岸,就是功德上的長壽。

(4)法身上的長壽:就是讓我們的精神不死,慧命永恒。能證悟不死的生命,才是一種無量壽的長壽。

——《星雲法語·健康與長壽》

50

人活著,不是為了一宿三餐;生命的意義,也不在於奔走鑽營;生命的價值,更不在於本身的條件優劣,而在於對人是否有用。一顆上千萬元的鑽石,有人獨得以後,珍藏起來,人們並不知道它的用途和寶貴;一堆不值錢的石頭,以它來修橋鋪路,卻能供給普世人類的方便。因此,生命的意義,應該是以一己之生命,帶動無限生命的奮起。

——《普門學報·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51

生命的定義,不在於一息尚存,而應在於是否具有用的價值。人存於世,固然可以說有生命;山河大地等能夠為人所用,對於人間有貢獻,也應視為有生命者。例如,一張紙上麵畫了聖賢的畫像,一塊石頭雕成古德的相貌,讓人一見生起仰慕效法之心,這一張紙、這一塊石頭就有了生命。

——《當代人心思潮·自然與生命》

52

生命的真諦在於有意義內涵,什麼意義?比如,我一生中,教育多少的後進,提攜多少的人才,幫助別人解決多少苦難,走過多少挫折。假如讓別人因為我們而能有所增長、有所提高、有所擴大,那麼,生命就不在表相上,而在自他成就的內涵中了。

——《星雲法語·生命的真諦》

53

生命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上不來,生命就沒有了。但是,生命不是隻在這氣息上而已,因為我們既然活在世上,就要對人類、對社會有所貢獻,這就要靠思想了。思想裏有智慧、有慈悲,都是利人利事,行止也必定是利人利事。

——《星雲法語·生命的真諦》

54

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了自然的定律,並且名之為“緣起”。“緣起”符合了真理的普遍性、必然性、平等性、永恒性。大自然的一切現象,小至個人的成敗得失、氣候的寒來暑往,大至國家的盛衰興亡、世界的成住壞空,莫不是在“緣起”法則下進行。其中,尤以我們的生命和緣起法則的關係最為密切。因為生命不是憑空而來,而是由自己造作的業力而來;不是由單一原因而來,而是由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十二有支”三世因果相續而成。

——《當代人心思潮·自然與生命》

55

我們應該尊重生命的價值,不但不傷害眾生的生命,更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自許做一盞明燈,發揮生命的光熱,照亮溫暖周圍的人群;發心做一棵大樹,展現生命的清涼,為眾生做庇蔭;甘願做一滴雨露,釋放生命的柔和,滋潤有情的身心;立誓做一道橋梁,鋪排生命的張力,導引大家到安樂的彼岸。

——《當代人心思潮·尊重與包容》

56

生命的能量就是真如佛性,是人人本具,個個不無,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無限無量的。我們要發揮生命的能量,先要把心裏的問題找出來,把心中的盲點去除,則智慧、慈悲、功德等能量,自然源源不絕。

——《迷悟之間·生命的能量》

57

人,雖不一定要飛黃騰達、福壽雙全,但要活得有尊嚴。過去的人講究生存的尊嚴,極力爭取自由、平等,大力倡導民主、博愛,甚至為此而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現在的人注重死亡的尊嚴,希望能夠死得安樂、死得自在,乃至為此而走向街頭,奔走呼籲。其實,由緣起法則所延伸出來的“業力自由”“眾生平等”“同體慈悲”“生死一如”等觀念,才能統合生存與死亡,真正將我們生命的尊嚴發揮到自然的極致。

——《當代人心思潮·自然與生命》

58

基因是生命的密碼,但基因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的內容也有因緣業報的關係。根據一項報道指出,基因不是從父母身上繼承下來就永遠不會改變,它是從孕育時起就接受外界的指示而加以響應表現。也就是說,基因不是操縱人類行為的推手,而是被人類的行為所左右,所以“業”才是我們生命的主宰。

——《普門學報·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59

正確觀念的樹立對於個人的修身立業、社會的繁榮進步、世界的和平安樂,都有非常重要的關係。譬如,有人認為“人不自私,天誅地滅”,因而一生自私自利,貪心缺德;有人不信因果,傷天害理,無惡不作;然而有些人凡事反求諸己,遇責不瞋,發憤圖強,改變別人對他原有的印象;有些人樂觀進取,遇到任何不幸的打擊,都能從困難中找到奮鬥的途徑,從哀傷中體會生命的喜悅。由於觀念的不同,造成個人的命運有如天壤之別。可見觀念影響我們對人生的態度,改變我們的命運。

——《佛教叢書·教用·佛教與命運》

60

結緣不僅能改變我們的命運,而且是進趨佛法的重要門徑。日常生活中,一個親切的笑容、一句鼓勵的讚美、舉手之勞的服務、真誠的慰問關懷,都能帶給對方莫大的快樂,增進彼此融洽的關係。結緣,使我們的人生更寬闊、命運更平坦。

——《佛教叢書·教用·佛教與命運》

61

輪回不是定型的,從動植物都有辦法改良來看,因果也是可以改良的。所以,造了重罪的人,隻要懺悔、改過、發心、立願,就能將功折罪,就可以改變因果輪回的果報。所以,信仰能改變我們的人生,改變我們的命運,改變我們的前途,改變我們的未來。

——《普門學報·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62

盡管科學發達,未來或許真有可能誕生複製人,但是以佛教的觀點來看,科學家所複製的是有機體,心靈的能量無法複製。也就是說,複製品隻是形體上的,身體可以複製,但生命的精神與意誌無法複製。生命要用生命才能複製,一切都不離“因果”。

——《普門學報·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63

過去的出家僧侶大都不懂得法律,隻講求道德觀念,然而今日的出家眾除了要有道德修養之外,還要懂得法律。因為現今的社會光講道理不一定能適用,凡事都要知法、合法,才能防患於未然、才能保護佛教。

——《普門學報·宗教立法之芻議》

64

見性成佛,不再是渺渺難測,隻要從日常生活中,止息人我諍論,普行恭敬,就是見性,就是與道相應。

——《六祖壇經講話·前言》

65

“共生”,含有慈悲、融和的意思。法界一切眾生是彼此互相依附,賴以生存的生命共同體。佛經有一則譬喻說瞎子、跛子、啞巴,借著互相提攜幫助,終於安全地逃離火宅。一出精彩的戲劇,除了有主角的精湛演出之外,還需要配角的無漏配合。我們生存的社會,也需要士農工商各行各業,貢獻每一個人的力量,才能建立祥和而共有的社會。慈悲,才能容納對方;融和,彼此才能共生共存。

——《當代人心思潮·同體與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