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聞人稱譽更奮勉:被人毀謗固然應該自我反省,如果別人稱讚我們,也要虛心檢討自己是否實至名歸,所以不但要心存感謝,甚至要心懷慚愧,覺得自己還不足,要更加的奮發、勤勉。

(4)聞人謗語要警惕:被人毀謗,也不必生氣,把對方的批評毀謗當成給自己的一個警惕,是給自己懺悔、消災的機會,能夠如此轉念一想,就是最好的修行。

——《星雲法語·修行之道》

23

佛門常講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自覺覺他……都在說明自受用與他受用的關係,學佛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自他都受用的美好關係。例如:

(1)自修是自受用,但力量薄弱;共修則可借大眾力量來激勵自己,彼此互相成就。

(2)打坐時,定中的輕安法樂是自受用;讓人生起恭敬、精進心是他受用。

(3)念佛時,心念專一與法樂交流是自受用;讓別人生起信心是他受用。

(4)布施時,自己內心歡喜是自受用;別人看了讚歎是他受用。

——《星雲日記》

24

佛教的戒律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要求,屬於自律。因為是自發性的遵守戒規,乃至自發性的發露懺悔,因此能從心靈的淨化,進而升華道德人格。所以,一個國家如果人人都能守戒,則家庭就有規範,社會也有法製。

——《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25

持戒是修行一切善法的基礎,也是一切修行的根本。戒不是用來“讀誦”的,而是要去實踐“奉行”。平時日常生活裏,若能時時“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就是淨化三業,就是在實踐“七佛通戒”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了。甚至“待人好”,處處為人著想,凡事都能了解“因緣果報”的真理,這就是持戒。

——《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26

持戒是不侵犯他人,借由持戒也能夠轉變我們的命運。持不殺生戒,可以轉短暫的壽命為綿長;持不偷盜戒,可以化貧賤的生活為富有;持不邪淫戒,可以保持家庭的幸福美滿;持不妄語戒,可以獲得別人的信任讚譽;持不飲酒戒,可以常保身體的健康以及理智的清明。持戒能將原本坎坷的遭遇改變成福樂安康的命運。

——《佛教叢書·教用·佛教與命運》

27

五戒,不但不殺生,而且要愛護一切有情,自然能獲得健康長壽;不但不偷盜,而且要進一步喜舍布施,自然能夠發財富貴;不但不邪淫,而且要尊重他人的名節,自然家庭會美滿;不但不妄語,而且要以愛語讚美撫慰所有眾生;不但不喝酒,而且要修習智慧,以正知正見來引導別人向善。

——《當代人心思潮·尊重與包容》

28

受持五戒,小至個人可以免除苦惱、恐怖,可以獲得身心的自由、平安、和諧、快樂。大至國家社會,如果人人都能受持佛教的五戒,那麼我們的國家必定是一片淳樸謙讓、重德祥和的淨土。

——《普門學報·論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真義》

29

能夠持守五戒,就懂得尊重別人的一切自由,如不殺生,是尊重別人生命的自由;不偷盜,是尊重別人財產的自由;不邪淫,是尊重別人身體的自由;不妄語,是尊重別人名譽的自由;不喝酒,使自己神誌清楚,就不會胡作非為,從而不去侵犯別人。我們看監獄裏那些作奸犯科的人,哪一個不是因為違反五戒而身陷囹圄呢?

——《當代人心思潮·尊重與包容》

30

能將佛法應用在現實生活裏,於平時待人處事、人我互動往來中,懂得克己複禮,自我修身養性,一切行事如法如儀,對人尊重包容、不侵犯他人,這就是“止持”戒律;若能進一步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幫助、給人利益,這就是“作持”,也是真正奉行“人間佛教戒學”的最佳典範。

——《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31

受到侮辱、委屈、毀罵、批評,而能沉得住氣,不伸張、不辯論,這種忍辱實在不容易。不過,沒有關係,雖然一時被冤枉、被誤解了,但是時間會為我們洗清一切。任何人冤枉我、欺侮我,因果、佛菩薩不會冤枉我、欺侮我。

——《人間佛教係列·宗教與體驗·從古德行誼說到今日吾人修持的態度》

32

凡事耐煩,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這是修道者的第一課。修道者的眼睛不是要看人、看物,而是要看自己的心。不要讓心隨境轉,懂得看真、善、美,看好不看壞、看正不看邪、看是不看非。

——《如是說》

33

有恭敬心,自然就能去除傲慢,禮讓別人。修道人不但對佛菩薩要恭敬,也要有不輕後學的心態。佛法在恭敬中求,如果沒有恭敬之心,想要獲得佛法的寶藏是很困難的。

——《如是說》

34

我們對物質減少一分,人格就能升高一分;我們對世間的情念減少一分,道念就能增加一分。

——《人間佛教係列·宗教與體驗·從古德行誼說到今日吾人修持的態度》

35

懺悔,是我們生活裏時刻不可缺少的美德。懺悔像法水,可以洗淨我們的罪業;懺悔像船筏,可以載運我們到解脫的涅槃彼岸;懺悔像藥草,可以醫治我們的煩惱百病;懺悔像明燈,可以照破我們的無明黑暗;懺悔像城牆,可以攝護我們的身心六根;懺悔像橋梁,可以導引我們通往成佛之道;懺悔像衣服,可以莊嚴我們的菩提道果。《菜根譚》雲:“蓋世功德,抵不了一個矜字;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犯了錯而知道懺悔,再重的罪業也能消除。

——《佛教叢書·儀製·寺院巡禮篇》

36

一般人常犯的毛病是自讚毀他,把我的一分好誇成十分,把他人的一分壞說成十分,炫己抑人,徒然多招反感。少說人家的是非,少論他人的短長,便是修行第一方。

——《人間佛教係列·禪學與淨土·禪師與禪詩》

37

“不怕無明起,隻怕覺照遲”,這種內心覺照反省的功夫,就是懺悔。懺悔在生活上有什麼作用呢?它能幫助我們什麼?懺悔是認識罪業的良心,是去惡向善的方法,是淨化身心的力量。日常生活中能夠懺悔,就能得到恬淡快樂。

——《佛教叢書·儀製·寺院巡禮篇》

38

大乘菩薩的助道資糧——六度,皆可作為現代人修行的眼目,如不慳吝而行的無相布施,護念有情生命的持戒,心甘情願地忍辱,遍學無厭的精進,淨穢一如的禪定,生佛平等的智慧。

——《佛光教科書·佛教問題探討·修行》

39

世間最大的力量是“忍”的力量,經雲:“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修習菩薩道,最重要的就是“忍”,正所謂“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佛雲:“不能歡喜忍受惡罵、毀謗、譏諷如飲甘露,不名為修道之人。”《法華經》中的常不輕菩薩,任別人打罵,都言:“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在忍之前,還有什麼放不下?

——《如是說》

40

忍,是中華文化的美德;

忍,也是佛教認為最大的修行。

無邊的罪過,在於一個瞋字;

無量的功德,在於一個忍字。

——《迷悟之間·難忍能忍》

41

在科技進步、來往頻繁的社會裏,“尊重與包容”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自由,以奉持五戒代替侵占掠奪;尊重生命的價值,以喜舍布施代替傷生害命;尊重大眾的所有,以共享福利代替自私自利;尊重天地的生機,以環保護生代替破壞殘殺。

——《當代人心思潮·尊重與包容》

42

如果家中環境許可,可設一佛堂,每日晨起,於佛菩薩聖像前獻花供水、上香禮拜,或誦經一卷,或靜坐五分鍾;夜晚臨睡前,可於佛前禮佛靜心,或讀誦《佛光祈願文》,反省自己的功過。每周可參加一次或兩次的道場共修,借由宗教的禪悅法喜,洗滌自己的貪瞋煩惱,開發內心的聖財。

——《佛光教科書·佛教問題探討·修行》

43

一炷清香不如一瓣心香,一束鮮花不如一臉微笑,一杯淨水不如一念淨信,一串念珠不如一句好話。

——《星雲法語·最好的供養》

44

在我一生中,是“心甘情願”讓我在嚴苛封閉的叢林裏,安住身心十年,是“心甘情願”使我心平氣和地麵對各種譏諷與毀謗,是“心甘情願”使我無怨無悔地興辦佛教的文化教育事業,是“心甘情願”讓我立定了弘揚人間佛教的堅強決心,更是“心甘情願”激發起我生生世世做和尚的願心!

——《星雲日記》

45

自古以來,做人之道首重治心,怎樣治心呢?以下列出國際佛光會提倡的“三好運動”中,關於“存好心”的原則:

(1)要有慚愧心,慚愧、知恥才能莊嚴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