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香港成為國際經濟大都會(2 / 3)

香港航運業的重要性,還表現在它擁有龐大的商船隊。船隊規模之大,航線之廣,使其成為國際海運業中的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

在空運方麵,香港是世界最繁忙但操作效率最高的國際空港之一。香港啟德機場建於20世紀20年代後期,1936年才正式作為民航機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過多次擴建,現在麵積為2.1平方公裏。機場基地主要通過填海方式建造。主停機坪及貨機停機坪可分別停泊35架客機及5架貨機。3390米的跑道沿著東南方向伸向維多利亞港,可供世界上體積最大的協和式飛機起落。近年來進出啟德機場的飛機80%以上屬於大型的寬體式飛機。現在38家航空公司使用該機場,每周提供720次香港至世界70個城市的定期班機。另外還有不定期客貨運服務。

位於機場大廈以東的香港空運貨站大廈,每年可處理世界各地往來的貨物34萬噸。以單一貨站的處理貨物量計,香港空運港運貨站是世界上處理貨量最大的一個空運貨站。從1983年起就超過了德國法蘭克福而雄踞世界各空運貨站之首。

啟德機場為適應空運量的急增,曾經過多期擴展,目前已接近飽和。現在正在按照最嚴格的現代標準投建新機場——赤□角新機場。新機場建成後,每年處理的旅客數量可達8000萬人次,是現在啟德機場最高處理旅客量的4倍。新機場的建立將更進一步刺激香港的經濟增長,同時,也會更進一步鞏固香港的國際貿易中心、金融中心、製造業中心、旅遊中心和國際航空中心的地位。

在陸路交通方麵,廣九鐵路和港粵公路一直是香港與內地陸路交通的兩條大動脈。隨著京九鐵路的修建與通車,香港與內陸的陸路交通已經連接成為網絡,從而經由香港,把中國與世界緊密地聯係起來。

第三,香港是功能齊全的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

(1)高度國際化的銀行業體係。

香港銀行眾多,1992年外國在香港注冊的持有牌照的銀行164家,有限製牌照的銀行56家。外國銀行駐港代表辦事處有158處,注冊接受存款公司202家。這些銀行以外資銀行為主,而且這些外資銀行大多數是國際性大銀行。1989年,世界前500家大銀行中,有117家在香港有分行,其中77家排在世界前100名之列。另外,中資銀行也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2)功能齊全的國際金融體係。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是通過其各種金融市場體係考現出來的。香港設有各種專門的金融交易市場,諸如資金市場、證券市場、外彙市場、黃金市場、保險及期貨市場等,可說是門類齊全。資金市場從經營角度劃分,可分為銀行業借貸市場和證券市場兩大類。香港從70年代中期開始參與國際間銀團貸款或在本地組織安排當地及國際間銀團貸款活動,以後迅速發展成為一項重要業務。現在,香港已成為國際公認的亞太區乃至全世界銀團貸款的重要中心之一。1980—1986年,僅次於倫敦和紐約,居世界第三。在亞太區,排名則在東京和新加坡之上。香港的證券市場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商業票據市場,都屬於資金市場中的長期資金市場範疇。近年來,香港股市規模進一步擴大,集資能力也大為增強。香港債券和商業票據,很大部分是在海外發行。香港的外彙市場發展迅速,國際化程度很高。香港以其地理方位,其營業時間正好填補歐洲和北美之間的空檔,成為全球24小時外彙市場的一個重要環節。香港的黃金市場與倫敦、紐約、蘇黎世同被公認為世界四大金市。除此之外,香港還有國際化的期貨市場、保險市場、租賃市場和基金市場等。現在,香港可以說是國際性的、功能無所不包的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