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香港成為國際經濟大都會(3 / 3)

(3)適應國際金融業發展的金融管理體係。

香港金融管理體係的最大特點是以法治為中心,有一套比較完善的法規,保障金融業的正常運作和投資者的正當利益。這使得香港成為外國金融機構投資的樂園。

總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以其自由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的金融體係參與世界金融市場活動,在全球金融一體化的趨勢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香港作為功能性的金融中心,在存款、放款、提供投資和管理谘詢等方麵,進行真正的國際金融服務,它的銀團貸款、黃金買賣和外彙交易在國際上都處於前列。

第四,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

在香港的最開放的自由港政策下,香港的對外貿易也是當代最開放的自由貿易。經過六七十年代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這個隻占世界總人口千分之一的地方,1988年的貿易總值和出口總值,在世界上都排名前列。多年來,香港的幾種產品,例如成衣(服裝)、玩具、人造花、鍾表、收音機等,在出口值或出口量方麵,常常居於世界第一位。

香港的對外貿易結構包括本港產品和貨物轉口、進口三部分。

香港的製造業能夠適應世界潮流,不斷推出新的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受到歡迎。香港產品的外銷對象主要是美國,近年來,向中國內地的銷售額也在迅速增長。轉口貿易方麵,中國內地經港轉口的貿易居第一位,占香港轉口貿易總值的29.9%,美國居第二位,日本居第三位。其他市場還有台灣、韓國、新加坡、德國、澳門等地區和國家。進口貿易市場,主要對象是中國內地和日本等亞洲國家和地區。因此可以看出,香港的貿易格局大體是:從中國內地、日本、台灣進口原料、半製成品,從日本、美國、英國進口機器設備,由本地加工製造,再向美國、中國內地、西歐及其他地方輸出,然後從中國內地、日本、美國進口食品和消費品。

香港全球化的貿易,對於中國來講,是內地最重要、最穩定的現彙收入來源,同時也是中國開展全球貿易和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管理的重要基地。對於世界經濟來講,香港的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也為各國的物資供需平衡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另外,香港的製造業也可以說是香港對外貿易活動的一部分。香港的製造業是為出口而生產,受國際市場需求支配,現已成為國際工業化體係鏈條的一環,與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形成互補性分工,把自己放在了國際分工中最恰當的位置,因此,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速度。

在全麵開放的自由港政策下,香港的實物商品市場也呈現高度的國際化。香港是各國商品在遠東地區競銷的重要市場,市麵上銷售的商品,有一半以上來自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各國各地區都把自己最新、最好的產品運抵香港推銷,在這個“萬國市場”賺外彙。同時,在這裏還可品嚐到世界任何國家的美酒佳肴,因此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遊者和購物者,成為獨特的東西方文化的交彙處。

以上各個側麵,展示了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並有“東方之珠”之美譽的香港,在勤勞、智慧的龍的傳人手中騰飛的現實。隨著中英《聯合聲明》的簽訂和《基本法》的頒布,香港已進入了回歸祖國的過渡期。我們相信,在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在《基本法》順利實施的保證下,我們的香港會更加繁榮、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