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新中國對香港問題的一貫立場(1 / 3)

自清朝政府被推翻以後,我國先後出現的幾屆政府都沒有承認英國對香港的永久主權。對英國迫使清政府簽訂的劃定香港現地區範圍的三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之後的曆屆政府都沒有承認。可以說,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中國曆屆政府都為香港最終回歸祖國作出了努力。然而,由於各種曆史條件的限製,以前的幾屆政府都沒有完成這一曆史使命。香港問題一直是中英兩國之間的曆史遺留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香港回歸祖國開辟了道路,使中國人民這一百年的民族願望轉變為現實。新中國誕生後,中國政府一再聲明:香港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不承認清政府與英國政府於19世紀簽訂的有關香港的不平等條約,並明確指出,在條件成熟的時候,我國通過談判,和平解決香港問題。在問題解決之前,暫時維持現狀。

1949年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第55條規定:“對於國民黨政府與外國政府所訂立的各項條約和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應加以審查,按其內容,分別予以承認,或廢除,或修訂,或重訂。”這是新中國在處理以前政府與外國所訂條約的一個總原則,是新中國推翻了帝國主義壓迫之後,獨立自主地處理對外事務的開始,充分顯示了主權國家的尊嚴。

1950年1月6日,英國政府正式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要求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在未派大使前,指定胡階森為臨時代辦。9日,中國政府複電,接受英國政府建議。因此,在英國政府聲明的第二天,國民黨政府外交部兩廣特派員公署駐香港辦事處宣布結束。同年10月,中國人民抗美援朝,香港同內地的貿易從入超轉為出超,出超數額達5億元。至1951年,其出超達7億元。盡管港英當局執行對新中國“禁運”的政策,但仍有不少物資由香港輸入內地。

1954年6月,中英兩國政府達成互派外交代辦的協議。

對於港、英少數人鼓吹的所謂“香港自治”,港英當局不敢認同。

1963年3月8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指出:“香港澳門這類問題屬於曆史上遺留下來的帝國主義強加於中國的一係列不平等條約的問題”,“我們一貫主張,在條件成熟的時候,經過談判和平解決,在未解決以前維持現狀。例如香港、九龍、澳門問題,以及一切未經雙方正式劃定的邊界問題,就是這樣。”這是我國處理香港問題的一貫立場。

新中國成立後,香港愛國青年和職工不斷開展愛國鬥爭,心向統一,心向新中國。早在1949年11月,就有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4000多員工宣布起義,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我國政府接受兩航起義,宣布兩航資產已屬中國人民所有。1958年5月,香港一些中國學校師生在校慶中懸掛中國五星紅旗,高唱國歌,受到港英當局幹涉,我國外交部向英國代辦處提出了嚴正抗議。1967年,香港大學學生會發動了把中文列為官方語言的運動,高校17個學生團體紛紛參加,發動了萬人簽名,堅持了兩年多,成為戰後第一個大規模的愛國學生運動。1971年,香港青年學生又成立“香港保衛釣魚台行動委員會”,抗議日本侵略中國領土釣魚台列島,舉行了多次大規模的示威遊行和抗議活動。這些活動,使香港青年學生更加關心國內政治、香港前途和祖國統一。

1972年3月8日,我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黃華致信聯合國非殖民地化特委會主席,反對把香港、澳門列為反殖宣言所適用的殖民地地區名單,要求立即從聯合國一切文件中,取消香港、澳門是屬於所謂殖民地範疇的這一錯誤提法。該信指出:“香港、澳門是屬於曆史上遺留下來的帝國主義強加於中國的一係列不平等條約的結果。香港和澳門是被英國和葡萄牙當局占領的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屬於中國主權範圍內的問題,根本不屬於通常的所謂‘殖民地’範疇。因此,不應列入反殖宣言中適用的殖民地地區的名單之內。”(轉引自《新華月報》1984年第11期第8頁)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委會於同年6月15日通過決議,向聯大建議從上述的殖民地名單中刪去香港和澳門。1972年11月8日,第27屆聯大以99票讚成、5票反對通過決議,批準了該特委會的報告。

當然,英國在香港一直實行典型的殖民地式的統治。但是,這不等於香港就是一般意義上的殖民地。因為,通常意義上的殖民地主要是指因外國統治、管轄而喪失了主權的國家。香港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所以,殖民地概念不適用於香港。中國政府這一立場不僅得到國際上的廣泛支持,也得到港英當局的認同。在黃華關於香港澳門的信函發布不久,港英當局便表示:“聯合國各小組委員會不應幹預香港事務是中國政府長期以來的意見。因此,在這次殖民小組中他們重申立場是一件自然的事。”(李宏編:《香港大事記》,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第133頁)

1973年10月,隨著中國恢複在聯合國一切合法席位,隨著中國在世界政治中的影響日益增太,香港青年向往祖國的熱情高漲,在各高等院校支持下,香港“專上學聯”舉辦首屆“中國周”,主題是“認識我們的祖國”。“中國周”活動通過大量圖片、文字資料,介紹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巨大成就。參加這次展覽活動的人達1萬多。“中國周”活動大大加深了香港人士對祖國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