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德國社會民主黨與十一月革命(1 / 3)

1918年十一月革命是德國曆史上的重大轉折點。這次革命推翻了半專製主義的君主立憲製,建立了資產階級議會製共和國。熱衷於合法鬥爭、改良漸進的德國社會民主黨在十一月革命中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使革命沒能取得更大成果。

十一月革命失敗後,社會民主黨第一次成為執政的黨,建立了魏瑪共和國,製定了魏瑪憲法。憲法規定廢除君主政體,確定議會製資產階級共和國,以法律的形式鞏固了容克資產階級的利益。為了改變社會民主黨早已背棄的革命綱領(愛爾福特綱領)同改良主義實踐的脫節,1921年9月,社會民主黨在格爾利茨代表大會上通過了新的綱領,從而使改良主義在黨內合法化。

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是中派主義者占主導地位的工人政黨。十一月革命期間,獨立社會民主黨的中派主義領導與社會民主黨既有合作,又有分歧和鬥爭。1919年初至1920年夏,愈來愈多的工人對社會民主黨的政策感到大失所望,獨立社會民主黨的力量有了很大的增長,黨內左派勢力也有所增強。然而,由於在對待共產國際和其它內外政策問題上的嚴重意見分歧,導致了獨立社會民主黨左右兩派分道揚鑣。左派與共產黨統一,右派則加入社會民主黨。

一 革命的爆發與社會民主黨的對策

1918年8月,持續四年之久的世界大戰終於決出分曉。同盟國的全部軍事力量開始崩潰。奧匈帝國在謀求談判媾和,保加利亞軍隊已不堪一擊。9月底,德軍的頑抗已毫無意義,隻得承認最後失敗,向美國求和。而美國政府要求德國軍事投降,德軍最高統帥部拒不接受這個條件,聲稱要戰鬥到底。但德軍內部早已鬥誌渙散,四分五裂,廣大士兵極為厭戰。

曠日持久的戰爭給德國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巨大災難,迫使他們不斷反抗政府的內外政策。1918年夏開始,政治罷工和示威遊行的浪潮席卷全國。上西裏西亞和薩克森煤礦的礦工、魯爾的五金工人、巴伐利亞的紡織工人和五金工人紛紛罷工,提出一係列經濟和政治要求。8月,魯爾區10萬礦工舉行罷工,要求和平、民主和改善生活條件。1918年罷工人數達到250萬,同時,德國幾乎所有大城市都發生了大規模的和平示威遊行。許多農民也參加了革命鬥爭。

軍事失敗、政治危機和群眾運動使德國舊內閣已無法再支撐局麵,帝國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在這種形勢下,統治階級不得不改變統治方式。1918年10月4日,天主教的中央黨、資產階級自由派的進步黨和社會民主黨聯合組成“國會製政府”。以“自由派”聞名的馬克斯·馮·巴登親王出任首相。社會民主黨領袖謝德曼在內閣中任不管部長,鮑威爾任勞工部長。新內閣力圖實行一些改良措施,緩和政治危機,安撫群眾,甚至幻想使氣息奄奄的君主立憲製起死回生。對外,新政府表示願意按照威爾遜的“14點”和平建議結朿戰爭。對內,新政府通過了憲法修正案,實行內閣對國會負責製,限製皇帝特權,改革普魯士的三級選舉製等措施。但這種“從上麵進行的革命”已經阻擋不住從下麵洶湧而來的革命浪潮了。

10月下旬,德國已處於革命的邊緣,一個撞擊必定會引起劇烈的連鎖反應。10月底,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德國海軍指揮部仍頑固堅持戰爭政策,下令遠洋艦隊出征與英國海軍決戰,即所謂的“光榮的沉沒”。廣大水兵絕不願作帝國主義戰爭的殉葬品,拒絕服從這一命令。他們熄滅鍋爐,割斷電線,拒不起錨。雖然海軍指揮部逮捕了1000多名水兵,但始終沒有一條軍艦出海。11月1日和2日,水兵們在基爾連日集會,要求釋放被捕水兵,並組成了士兵蘇維埃。3日,基爾水兵舉行示威遊行,高呼“德意誌共和國萬歲”“打倒皇帝”等口號。4日,基爾水兵武裝起義成功。次日,基爾的工人群眾舉行起義支持水兵。起義者們成立了士兵蘇維埃和工人蘇維埃。士兵蘇維埃宣布:“政權第一次掌握在士兵手中了。”之後,革命浪潮迅速遍及全國。到11月6日北德各主要城市都爆發了革命。11月7日,慕尼黑工人宣告成立了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11月8日,普魯士戰爭部向烏克斯親王報告說:上午9時:馬格德堡嚴重騷亂。中午1時:第七軍所轄地區的騷亂一觸即發。下午5時:哈勒和萊比錫已經赤化。晚上:杜塞爾多夫、奧斯納布呂克、呂內堡已經赤化;馬格德堡、斯圖加特,奧爾登堡、不倫瑞克及科隆也赤化了。7時10分:

第18軍司令部被推翻。革命的迅猛程度由此可見一斑。11月9.日,革命衝擊到德國反動統治的中心柏林。在獨立社會民主黨和斯巴達克派的組織和號召下,幾十萬工人和其他群眾發動起義,社會民主黨迫於形勢也參加了這次行動。傾刻之間舊政府土崩瓦解,起義者控製了整個柏林。斯巴達克派領導人卡爾·李卜克內西在皇宮陽台上宣布“自由的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了。

社會民主黨領導從沒打算發動革命,他們一直千方百計阻止革命,企圖通過改良壓製革命。早在10月17日,社會民主黨執委會就號召“通過和平變革的方式把國家體製引向民主化,把經濟生活引向社會主義”,這樣就不會造成“布爾什維克式的混亂”,就不會“爆發內戰”。而一切盲動主義的方式都隻能“為反革命服務”。從革命一開始,社會民主黨領導就視革命為洪水猛獸,唯恐自己駕馭不住形勢。柏林11月9日起義前,社會民主黨對革命的政策是:窒息革命,嚴防其蔓延。基爾水兵剛一發難,政府立即派社會民主黨的“鐵血人物”諾斯克到那裏去平息起義。諾斯克深知自己的任務就是“壓倒革命紅旗”。他到基爾後答應了水兵提出的部分要求,許諾對參加起義者實行大赦,從而得到了水兵們的信賴,被選為水兵蘇維埃主席。這樣,諾斯克就控製了基爾的革命運動。與此同時,社會民主黨執委會發出呼籲書《切勿急躁》,其中許諾,社會民主黨正要實行一係列改變,並強調現在不是全體工人行動的時刻,呼籲書要求工人們不要聽信那些不負責任的少數人的號召。在革命的狂瀾就要掀翻君主王位之時,社會民主黨領導人卻仍在維護君主製。11月6日,社會民主黨議員大衛和休特古姆向總參謀長格勒納保證,大部分社會民主黨人願意接受君主立憲製。艾伯特也說,他和謝德曼雖然都是共和派,但問題在於:君主製還是共和製問題暫時僅僅是一個理論問題。他們在實踐中完全願意接受君主立憲製。艾伯特請格勒納抓住最後時機拯救君主製。但革命潮流猶如決堤之水,勢不可擋,柏林工人正在醞釀起義,社會民主黨領導人隻靠空口許諾已不能平息革命了。因此,他們企圖勸服威廉二世退位來緩解革命危機,並以此來同獨立社會民主黨爭奪工人群眾。11月7日,艾伯特對馬克斯親王說:“如果皇帝不退位,社會革命就不可避免。但我決不想要革命,我對它深惡痛絕。”謝德曼強調,艾伯特所說的“社會革命”是指“俄國和亞細亞式的布爾什維克主義”,“這種主義不過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野蠻的亞細亞式的歪曲”。謝德曼在內閣保證:“如果皇帝退位,我們認為我們可以保證事情向有利方向發展。”日晚,謝德曼在內閣提出最後通牒:如果皇帝在次日中午前不退位,社會民主黨每退出政府。但威廉二世仍拒不退位。11月8日晚,社會民主黨領導得知柏林工人不準備再拖延起義日期,他們感到再站在革命的對立麵,隻能導致眾叛親離。因此,黨的執委會成員威爾斯宣布於次日上午8時舉行總罷工,號召工人們進行決戰。同時,社會民主黨執委會決定與工兵蘇維埃合作,奪取政權。11月9日上午,皇帝被迫退位,馬克斯親王把首相職務移交給了艾伯持。

在社會民主黨看來,革命到此已經結束。

二 人民委員會的建立和蘇維埃運動的挫折

11月9日下午,社會民主黨領導開始籌備組閣。由於獨立社會民主黨在工人中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此社會民主黨邀請它的領導人共同組成新政府。艾伯特甚至說:我們歡迎李卜克內西參加新政府。獨立社會民主黨領導開會圍繞是否與社會民主黨共同組閣以及在什麼條件下組閣,展開了激烈爭論。累德堡、道伊米希和理·米勒不同意參加政府。他們認為,社會民主黨領袖毫無信用,軟弱妥協,不是革命的同盟者。他們感到,社會民主黨是想借通過聯合的方式把革命窒息在方興未艾之時。但黨內溫和派的觀點占上風。大多數黨的領導認為,工人蘇維埃不是永久性機構。他們讚成組織革命內閣來改造舊國家機器。而獨立社會民主黨力量較弱,不能單獨組閣。最後,會議以21對19票決定參加政府。李卜克內西擬定了幾項要求,作為合作條件交給社會民主黨。其主要內容是:1.德國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共和國;2.一切立法、行政、司法權力交給全體工人和士兵選出的人民代表;3.把所有資產階級分子從內閣中開除出去;4.獨立社會民主黨臨時進行3天合作,以便組成一個能夠實現停戰的政府;5.各部部長僅作為內閣的技術助手,內閣掌握決定權;6.內閣兩名首腦權力平等。社會民主黨右派領導堅決拒絕第2條和第3條要求,對第1、4、兩條也作了重耍保留。他們聲稱反對“一個階級的一部分人的專政”,堅持所謂“民主原則”,拒絕一切權力歸蘇維埃,拒絕開除內閣中的資產階級分子。他們主張,是否建立社會主義共和國必須由人民通過國民議會來決定。翌日,獨立社會民主黨提出了新的入閣條件,對社會民主黨作了重大讓步。該條件放棄了清除資產階級分子出閣的要求,對蘇維埃的權限規定得模糊不清,並且同意把國民議會問題留待革命成果鞏固後再去商討。這樣,社會民主黨與獨立社會民主黨達成了組成臨時聯合政府的協議,這個政府稱之為“人民代表委員會”。政府由6人組成,其中3名社會民主黨人是艾伯特、謝德曼和蘭茲堡,3名獨立社會民主黨人是哈阿茲、迪特曼及巴爾特。艾伯特和哈阿茲並列為主席。

柏林工人士兵蘇維埃是在革命鬥爭中產生的組織,獨立社會民主黨和斯巴達克派在其中有較大影響。1918年11月9日晚,各工兵蘇維埃在國會大廳開會決定第二天在布什馬戲場召開代表會議,以選舉蘇維埃執行委員會。獨立社會民主黨和斯巴達克派計劃利用該執委會對政府實行監督,因此要求執委會隻由獨立黨和斯巴達克派代表組成。斯巴達克派在一份傳單中呼籲“一票也不應投給政府社會主義者。他們已經背叛了革命4年之久,而且今後還將如此。”

11月10日,工兵蘇維埃代表大會召開。與會代表3,000人,其中追隨社會民主黨的士兵占大多數。艾伯特在會上發表了講演,其中心思想是所謂“全體社會主義者的統一”。他的發言得到眾多士兵代表的支持。李卜克內西在會上指出:“在艾伯特和謝德曼綱領的基礎上實行統一就是對革命的背叛。”他警告說:“反革命已經行動起來;他們就在這裏,在我們當中。”但許多士兵代常常打斷他的發言,高喊“統一”、“均等”,甚至衝上講壇阻止他發言。大會主席巴爾特雖然也希望選舉一個不包括社會民主黨的執委會,但由於社會民主黨和士兵勢力強大,大會最後選出了由7名社會民主黨人、7名獨立社會民主黨人和14名士兵代表組成的柏林蘇維埃執委會。大會承認人民代表委員會為臨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