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斯巴達克派的形成及其反戰鬥爭
1914—1915年的冬天,戰爭進入了膠著狀態,德國速勝的幻想已被打破,經濟政治等方麵的困難日益增大,廣大勞動人民的不滿情緒漸趨高漲。德帝國主義為了轉移人民群眾的視線,一方麵利用意大利加入協約國方麵對德宣戰,進一步煽起新的民族主義浪潮,另一方麵加強對革命左派的迫害。社會民主黨右派首腦們與德國政府相配合,加緊鼓吹社會沙文主義,並在議會中第三次投票讚成軍事撥款,同時,竭力排擠打擊左派,阻止左派反戰鬥爭的發展。
麵對這嚴峻的形勢,革命左派堅定不移地繼續開展反戰鬥爭,並把反對社會沙文主義的鬥爭看作是反戰鬥爭的一部分。左派認為,最要緊的是喚醒群眾的覺悟,使群眾對戰爭和社會沙文主義的行徑有明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把廣大黨員和工人群眾爭取到反戰的旗幟下來,“首先是澄清,然後是多數”,再“通過有組織的群眾起來造反自下而上地把黨奪回來”。
為了喚起民眾,反對反動當局的戰爭政策,左派以多種形式進行鬥爭。首先利用議會講壇,或提出質詢,或力陳己見,以揭露帝國主義戰爭的根源、實質,提出左派反戰的立場觀點,教育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起來鬥爭。例如,李卜克內西充分利用國會議員的身份,在帝國議會上多次提出質詢,揭露了德國政府反對和平的本質,譴責了帝國主義秘密外交的反人民性;號召“不論在戰壕裏還是在國內,工人們應掉轉槍口,對準奪走他們光明和空氣的共同敵人”。正如盧森堡所說的那樣,這些質詢和陳述“可以變成一條真正的犀皮鞭子,用它來不停地揮打在帝國主義狗黨們的脊背上”。散發傳單和小冊子進行廣泛的鼓動工作,是左派進行鬥爭的另一主要方式。“國際派”自大戰爆發以來,共散發大約一百萬份反對戰爭和反對黨的社會沙文主義領導政策的秘密傳單和小冊子。1915年5月27日,“國際派”散發的李卜克內西起草的傳單《主要敵人是在國內!》更是起到了振聾發聵的召喚作用。傳單鮮明地提出:“任何一國人民的主要敵人都是在自己國內!德國人民的主要敵人是在德國、德國帝國主義、德國的戰爭派、德國的秘密外交。德國人民必須打倒的是在國內的敵人!”它指出了工人階級進行反戰階級鬥爭的核心問題,維護了工人階級和民族的利益。這一傳單和“國際派”的鬥爭得到了列寧的高度評價:“在歐洲的許多大黨中,德國社會民主黨內的那些一貫忠於社會主義旗幟的同誌們首先發出了響亮的抗議聲。我們高興地讀了《光線》雜誌和《國際》雜誌。我們更高興地聽說在德國散發秘密革命傳單,譬如《主要敵人是在本國》的傳單。這說明在德國工人中還保持著社會主義精神,在德國還有能夠捍衛革命馬克思主義的人……我們把德國左派看作我們的同誌,看作一切國際主義者的希望”。
反戰鬥爭的發展促使德國左派進一步團結起來。1916年1月10日,“國際派”在柏林召開全國代表會議。會上,李卜克內西作了關於政治形勢和黨內形勢尤其是關於“國際派”同中派的關係的報告。會議討論並通過了盧森堡起草的《國際社會民主黨的任務的提綱》。提綱譴責了各國社會主義政黨領導人執行的叛賣性政策,強調了開展反帝和平鬥爭的必要性。提綱指出,由於第二國際已經因其機會主義領袖的背叛而破產,因此,必須建立新的國際來領導各國的革命鬥爭,新的國際必須建立在下述原則基礎上:在各國國內進行反對統治階級的階級鬥爭,堅持無產階級的國際團結,堅持反帝和反戰,實行民主集中製,使無產階級擺脫資產階級的思想影響,反對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會議還討論了宣傳鼓動、罷工和遊行示威等問題,決定出版定期刊物《政治書信》,這個刊物後來被稱為《斯巴達克書信》。從此,便產生了“斯巴達克派”的名稱。它是“國際派”的繼續和發展。這次會議進一步加強了左派的聯合和推動了反戰鬥爭。“斯巴達克派”成為全國性的左派派別,客觀上向建立獨立革命政黨的道路上邁出了一步。
為了進一步討論喚醒群眾和組織群眾行動的策略和措施,斯巴達克派於1916年3月19日在柏林再次召開全國代表會議。代表們根據盧森堡關於對國際的態度和對即將舉行的第二次齊美爾瓦爾德會議的態度的報告通過兩項相應決議;根據李卜克內西關於德國反對派的任務的報告通過一項決議,要求在工人、婦女和青年中進行最廣泛的宣傳鼓動,以便開展大規模的群眾性反戰運動,並使已出現的群眾運動向自覺反對戰爭和反對資產階級統治的方向發展,決議還要求同任何機會主義政策嚴格劃清界限。三月會議為斯巴達克派組織和領導更大規模的群眾運動指明了方向。
在斯巴達克派的支持下,1916年4月,在耶拿召開了大戰爆發後首次社會主義青年反對派的秘密代表會議,李卜克內西在會上作了關於反對“國內和平政策”和反對中派分子動搖立場的報告。大會通過了李卜克內西起草的決議,並成立了青年工人反對派的臨時中央。會議決議指出:無產階級青年最重要的任務是利用戰爭環境,加速資本主義階級統治的崩潰,同時要同機會主義劃清界限,而且“無情地和完全地在組織上擺脫依附於黨和工會當局的青年組織,保持獨立性,對於無產階級青年運動是一個生命攸關的問題。”這次會議為反戰鬥爭動員了有生力量。
斯巴達克派在婦女中的工作也是積極而有成效的,1916年3月、5月和11月,蔡特金、敦克爾等多次發動婦女參加示威遊行。
斯巴達克派為鞏固和擴大自己的陣地,在國內各地區組織了五百人秘密地散發《斯巴達克通信》等材料,挑選出了斯巴達克派與最重要的工業企業之間建立秘密聯係的負責人,逐漸地在斯巴達克派周圍形成了遍布各地的擁護者的組織。
1916年春,斯巴達克派組織領導了反對帝國主義、反對戰爭、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統治的運動。他們的第一次行動,就是1916年的“五一”遊行。斯巴達克派在德累斯頓、耶拿、漢諾威和柏林等城市組織了一係列的“五一”反戰示威遊行。事先,李卜克內西起草了號召群眾參加“五一”遊行的傳單《起來慶祝五一》。傳單中寫道:“清除謀殺人民的萬惡罪行!打倒包藏禍心、蠱惑人民、乘機發財的人!我們的敵人不是法國、俄國的人民,而是德國容克、德國資本家和經管他們事務的委員會——德國政府。”盧森堡二月中旬刑滿釋放後立即投入了緊張的戰鬥。她與李卜克內西一起參加的“五一”柏林示威遊行是當時規模和影響最大的一次示威遊行。盡管當局加強了步兵警察和騎兵警察的警戒,還是有一萬多人參加了遊行。李卜克內西在遊行隊伍中高呼“打倒戰爭!”“打倒政府!”頓即遭到警察的襲擊和逮捕。盧森堡也險遭逮捕。遊行者強烈抗議警察的這一暴行,示威行動在“打倒戰爭!”“和平萬歲!”“國際萬歲!”“李卜克內西萬歲!”的口號聲中持續了幾個小時。
李卜克內西被捕後遭到了審訊迫害,並被判處四年苦役徒刑。李卜克內西在法庭上作了義正詞嚴的申辯並且駁斥了法庭指責他叛國的說法:“叛國從來就是統治階級、諸侯和貴族階級的一種特權,叛國是他們的最高貴的曆史傳統。真正的叛國賊今天還沒有坐在被告席上,而是坐在重工業、軍備企業和大銀行的寫字間裏,坐在容克地主的騎士田莊裏……真正的叛國賊是那些把人類推到野蠻暴力的混亂中的人們,是那些把歐洲變成瓦礫和廢墟,把歐洲包藏在謊言和虛偽的氣氛中,使真理失明窒息的人們,是那些願意而且將要繼續這種凶殘行徑、直至流血的、受奴役的各國人民群眾都向他們投降為止的人們。”李卜克內西在申辯結尾時大聲喊道:“苦役徒刑!榮譽的公民權的喪失!好吧!你們的榮譽不是我的榮譽!但是我對你們說:從來沒有一個將軍穿著製服會象我將要穿著苦役牢的短衫時有那麼多的榮譽。我在這裏是為了控訴,不是為了辯護自己!我的口號不是國內和平,而是國內戰爭!打倒戰爭!打倒政府!”李卜克內西在法庭上的慷慨陳詞立即被印成斯巴達克派的傳單秘密地廣為散發。
李卜克內西的革命行動得到了普遍的同情和支持。為抗議逮捕和迫害李卜克內西,6月27日柏林波茨坦廣場舉行了有兩萬五千人參加的示威遊行,次日,柏林最重要的軍備工廠五萬五千多衛人參加罷工。接著在不倫瑞克、不來梅和其它城市也舉行了罷工。這些罷工是大戰以來德國發生的第一批政治性群眾罷工。這表明德國工人階f級的反戰運動發展到了新的高度。
“五一”示威遊行是德國工人階級和廣大群眾反戰鬥爭的一個轉折點。它使前線的士兵、極度勞苦的工人、饑餓的婦女和戰爭的一切受害者認識到,他們的出路隻有一條,就是進行不調和的反戰鬥爭。斯巴達克派用行動證明它是德國反戰鬥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李卜克內西以自己的英勇行為促使反戰鬥爭從議會裏擴展到大街上,使少數左派的反戰宣傳發展為廣大群眾的革命反戰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