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與德國社會民主黨(3 / 3)

9月下旬,因為李卜克內西揭露了右派首腦們的欺騙行為,社會民主黨執行委員會竟然召開會議,追究李卜克內西“破壞黨的統一”的責任。會後,李卜克內西針鋒相對地給執行委員會寫了一封信,並要求執行委員會把此信作為李卜克內西的聲明載入會議記錄。他在信中強調指出,必須按照革命的原則重建國際,並重申德國黨必須實行徹底改組。他說,這場鬥爭將會相當艱巨,因為它不僅要反對政府和統治階級,而且要反對黨的某些官僚機構,反對今天使黨在一定範圍內成為半官方政府工具的種種思潮(沙文主義、吞並問題、掩蓋階級鬥爭等等)。

1914年11月,李卜克內西為了給社會民主黨議會黨團少數派在12月2日召開的帝國議會上第二次討論軍事撥款問題時發表反對軍事撥款的聲明打下基礎,起草了關於世界大戰的起因和性質的提綱。提綱分析了戰爭的經濟原因和政治原因,指出戰爭的帝國主義性質和德國帝國主義應負的特殊的戰爭罪責;揭露了統治階級和社會沙文主義者在發動戰爭時對群眾進行的蠱惑宣傳;控訴了在德意誌帝國僅有的一點資產階級民主權利遭到了踐踏;並且抗議兼並外國領土和壓迫外國人民。提綱最後強調:“我們號召德國人民和其它交戰國的人民起來反對那種荒謬絕倫的事情,也就是反對為了剝削者和壓迫者的利益而灑盡自己的無比寶貴的鮮血。我們以被剝削者和喪失權利者的名義要求停止進行民族之間的屠殺。我們希望,無產者在戰場上宣布停火的這個日子,會很快到來。到那時候,他們將在血流成渠的戰場上握手言歡,並舉起無產階級國際團結的盤石,把殺人不見血的軍國主義勢力壓得粉碎。”

李卜克內西和盧森堡竭盡全力做了可能做到的一切,來聯合那些準備投票反對軍事撥款的人,以防止12月2日召開的國會會議上重演8月4日事件。李卜克內西在德國許多城市首先同那些曾在8月3日表示反對德國社會民主黨領導路線的議員進行了磋商。他和盧森堡試圖在蔡特金的協助下說服那些動搖的人。1914年11月末,盧森堡特地發表文章,強調即將召開的國會會議具有重要的意義,希望能引起人們高度注意。然而當時還未能在社會民主黨議會黨團內組成反對派。

12月2日,國會第二次討論增加軍事撥款法案時,哈阿茲再次代表社會民主黨議會黨團聲明讚成軍事撥款法案。700多名議員中唯有李卜克內西一人投票反對。他在投反對票時莊嚴聲明:

“我反對戰爭、反對戰爭販子和戰爭禍首,反對導致戰爭的資本主義政策、反對兼並計劃,反對戰爭中的不人道的行為、反對軍事獨裁、反對統治階級的象目前所表現的那種社會上和政治上的不負責任的態度,所以,我反對所提出的軍事撥款”。他的反對票,“像閃電一樣打破了建立在帝國主義基礎之上的民族統一的幻景”,也是革命的社會民主黨人同機會主義決裂的一個重要步驟。正如列寧所指出的,“這一個李卜克內西代表著整個工人階級”。他的英勇行動,猶如茫茫黑夜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德國工人階級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前進道路。也正因為這樣,它使得軍國主義者和機會主義者十分驚恐。他們千方百計阻止李卜克內西關於反對軍事撥款的聲明的傳播。帝國議會議長,下令禁止將他的發言載入官方的速記記錄中。然而,李卜克內西的聲明作為非法小冊子卻在工人群眾中不脛而走,廣為流傳,並且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影響。短短幾天內,李卜克內西就收到來自國內外的100多封書信和電報,對他的正義的勇敢的行動表示支持。許多工人、士兵紛紛邀請他到集會上演講。柏林警察總監的報告也承認:“李卜克內西的行動給人以激進和鼓動的印象,在工人中得到了好評;這不意味著別的,而隻是說明李卜克內西的報告得到了工人越來越多的讚成”。德國以外的許多革命社會黨人也都對李卜克內西的行動表示讚揚。法國安納省社會主義同盟書記尼科表示,李卜克內西“這一具有曆史意義的鮮明姿態將在德國以及全歐洲產生重大的曆史影響”。所以李卜克內西公開舉起的反戰旗幟,有力地促進了反戰運動。

為了進一步闡發李卜克內西聲明中的立場和態度,1914年12月底,李卜克內西、盧森堡、蔡特金、梅林等給英國《工人領袖報》發了好幾封信,再次揭露德國社會民主黨領導的背叛行為和第二國際的破產,堅持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和在此原則基礎上重建被機會主義者破壞了的國際的必要性。李卜克內西寫道:每一個社會黨都有自己的敵人,國際無產階級的敵人就在本國。盧森堡強調指出:必須把國際和它所屬的德國支部業已破產的可悲真象告訴國際工人階級。雖然他們隻是提出了重建國際的問題,但他們認為,重建後的國際應當具有與舊的國際完全不同的另一種精神。

在李卜克內西、盧森堡的帶動下,從1914年秋季起,德國各城市先後出現了社會民主黨左派小組。這些小組雖然人數不多,但都是堅定的革命社會民主黨人,他們竭力把工人運動拉回到革命的立場上來。

1914年底至1915年初,左派加強了宣傳工作,開始發行第一批秘密的反戰傳單和小冊子,舉行辯論會,在辯論過程中痛斥了社會民主黨右派的戰爭政策,同時也討論了各反對派之間進一步的團結和有計劃地出版定期刊物的問題。左派的力量不斷地得到了發展。懾於左派力量的發展,德國執政者和社會民主黨領導加緊了對左派的迫害,力圖把左派領導人從社會生活中排除出去,把他們與群眾隔離開來。1915年2月初,社會民主黨議會黨團討論所謂“李卜克內西事件”,攻擊李卜克內西“破壞黨紀”,會上社會沙文主義者卡·列金竟然要求把李卜克內西開除出議會黨團,但未獲通過。德國政府則於2月7日把李卜克內西征召入伍,企圖用嚴格的軍營約束來限製他的革命反戰活動,禁止他參加議會以外的政治活動,隻有在德意誌帝國國會和普魯士眾議院開會期間才允許他休假,但仍不準離開柏林。盧森堡也於2月18日被捕,以執行一年前被判處的一年徒刑。盡管左派領導人不斷遭到迫害,但仍頑強地堅持鬥爭。

1915年3月5日,在柏林召開了有李卜克內西、梅林、敦克爾、皮克等參加的七個城市的左派的代表會議。會上決定出版《國際》雜誌,由盧森堡和梅林任主編。這次會議使一些地方的左派之間建立起初步聯係。4月,《國際》雜誌創刊號出版,在這一期上,刊登了盧森堡、梅林、蔡特金等撰寫的文章。盧森堡寫的《國際的重建》一文,深刻揭露了右派領袖擁護帝國主義的背叛立場,譴責了以考茨基為代表的中派的無原則的政策。她強調指出,正是戰爭期間才必須進行階級鬥爭,並呼籲在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指導下為結朿戰爭和爭取和平而行動起來。梅林在《我們已故的大師和黨領導機關的政策》中強調指出:“國內和平政策”意味著同馬克思主義完全決裂,他要求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工人階級在任何戰爭中必須提出自己的階級政策。《國際》雜誌的出版,引起了黨執行委員會領導人的恐慌和強烈不滿,他們立即向全黨發出通告,說這是破壞“黨內統一”的行為。德國反動當局則說它破壞了“國內和平”,下令查禁,因此《國際》雜誌隻出了一期就被扼殺。但它對於揭露帝國主義戰爭和社會民主黨的背叛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由於左派會議決定出版《國際》雜誌,之後,左派被稱為“國際派”。“國際派”的形成,標誌著左派從一種思潮開始發展成為一個有組織的派別。